【中华】中國目前防疫奉行「動態清零」政策,有別與西方國家的「與病毒共存」。對於西方國家漸漸放寬限制,內地有專家指出,現在要面對有效防疫和開放國門的問題;須做好「放鬆」的準備。國家移民管理局昨表示,2021年全年外國人入出境453.1萬人次,同比下降65.9%。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26日晚在微博發文表示,世衛組織(WHO)19日發公告稱,國際衛生條例緊急委員會早前提出,大範圍實施旅行限制並不能有效遏制新冠病毒在全球傳播,甚至在不斷加劇社會和經濟壓力。特別是Omicron變種病毒出現後,這種限制國際旅行的措施證明對防控是無效的。
曾光指出,該意見在國內外引起很強反響,但他認為不夠完善,「現在的情况下,我認為不適合放鬆,甚至取消對國際旅行的限制。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不過,曾光認為,現在Omicron感染率較高,可輕易突破疫苗防線,但重症率很低,病死率更低。「在這種情况下,我們應該把新冠肺炎拿到一個大的環境中去看,和其他公共衛生相比,看他的基本負擔到底有多大」。
專家:若西方通關或損華經濟
曾光指出,中方應尊重WHO的意見,但要先看看其他國家防控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取消旅遊防控措施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同時做好放鬆的準備,「這些準備包括一些公共衛生和科學方面的準備,還有老百姓心理上的準備」。曾光又強調:「當前正值春節期間,絕不是跟風的時候,不建議大家出國旅遊」。
曾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劉志彪,昨在《人民政協報》撰文,從經濟的角度分析防疫與穩增長的關係。劉志彪稱,隨着Omicron的傳播和影響,英美等國社會性恐慌正在逐步消退。如果西方一旦完全開放國家邊界,密切國際經濟與貿易交流,將對中國出口產生替代效應,而中國因擔心疫情傳播,就難以放開手腳積極主動地加入全球經濟競爭。
劉志彪認為,這將對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極大地影響中國經濟增長。「因此,如何在確保疫情有效防控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地開放國門並保持與外部世界的密切聯繫、鏈接和交流,是我們今年面臨的首要的現實問題」。
去年外國人出入境跌逾六成
事實上,中國式防疫已阻隔了人員往來交流。上周四(20日),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統籌國內國際市場,分步有序促進入境旅遊,穩步發展出境旅遊。在確保防疫安全前提下,積極推動中外人員往來。中新網昨引述國家移民管理局發言人陳杰稱,去年外國人入出境453.1萬人次,同比下降65.9%。至於今年會否調整和放鬆出入境政策,陳杰表示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搞『一刀切』、避免簡單化」,將繼續支持全球防疫抗疫,助力恢復經濟生產。國家衛健委昨通報,26日新增本土確診25例無症狀感染者1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