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概念」首提中國定義「體制挑戰」 北京斥挑釁 北約涉足亞洲 惹華不滿兼受限烏戰

【政局】今明兩天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會上將正式批准內部籌備已久的新版本「戰略概念」。該文件將首次提及中國,據外媒所指將定義中國為北約的「體制挑戰」,字眼如同去年北約峰會聲明。連同首度邀請亞太伙伴領袖參與峰會等舉措,北約明顯有涉足亞洲的嘗試。中國外交部上周批評北約「試圖把歐洲集團對抗的套路複製到亞太」是危險舉動,昨再要求北約立即停止散播針對中方的不實之詞和挑釁言論。專家向本報指出,在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更迫切危機下,北約將重新聚焦於歐洲「主場」,亞洲不會是優先事項。

北約「戰略概念」對上一次更新已是2010年,過去12年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出現巨大變化,今年俄軍侵烏對歐洲的衝擊尤為深遠。以2010年版戰略概念為例,文件列明「北約沒有為俄羅斯帶來威脅」,相反希望跟俄方建立「真正的戰略伙伴關係」,但如今已不復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周一(27日)表明,預期峰會上將正式定義俄羅斯為對北約成員國安全的「最重要和最直接威脅」。

北約全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顧名思義其焦點一直落在所謂「北大西洋」(North Atlantic,實際上指涉北美和歐洲)地區,並以蘇聯及其後繼者俄羅斯為戰略應對重點。但隨着國際秩序重心向亞洲轉移,美國和歐洲近年更為關注中國崛起帶來的新挑戰。其一例子便是去年北約峰會聲明首次提到中國,稱之為「體制挑戰」(systemic challenge)。

爭拗對華定義 美英強硬法德審慎

指引北約未來約10年發展方向的新版「戰略概念」也會首次提到中國,與此同時,今次北約峰會首度邀請「亞太伙伴」日本、韓國、澳洲和新西蘭的領袖與會(見另稿)。斯托爾滕貝格上周三曾稱北約並不視中國為敵手(adversary),但需要明白「中國正在崛起」。他周一補充稱,北約新版戰略概念會首次提到中國,尤其是「北京為我們的安全、利益和價值觀所帶來的挑戰」。

據路透社周一引述匿名北約外交官報道,北約內部就如何定義中國有所爭拗,美國和英國主張採用更強硬的字眼,但法國和德國傾向較審慎的指涉方式。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表示,折衷方案會是繼續稱呼中國為「體制挑戰」,並加入「願意在(跟北京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合作」的平衡表述。彭博社同日稍後也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定義中國是北約內部連月爭論中其一最難達成共識的部分,但最終應不會採用「敵手」這強烈字眼,只會在「體制挑戰」一詞止步。

華轟複製「集團對抗」套路冷戰思維

中國對北約嘗試涉足亞洲深具戒心,尤其關注區內出現類似北約的大型軍事同盟——近年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升級「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合作,便被北京屢次質疑是企圖建立「亞洲版北約」。中國外交部上周五批評北約是「美國維護霸權、操控歐洲安全格局的工具」,強調北約的「北大西洋」地理定位,斥其「近年來卻跑到亞太耀武揚威,試圖把歐洲『集團對抗』的套路複製到亞太」,形容「此舉十分危險」。對於北約擬在新版戰略概念描述中國為「體制挑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批評稱:「北約所謂新戰略文件,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實質上沒有改變製造假想敵、搞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

北約要在亞洲安全事務發揮作用,短期內似乎仍不可能。專研美國亞太防務政策與中美關係的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庫珀(Zack Cooper)向本報表示,他也認為新的北約戰略概念會將中國列為體制挑戰,但估計北約仍會很大程度上聚焦於歐洲戰區。他直言俄軍侵烏令北約重新聚焦於歐洲「主場」的挑戰,也有可能促使歐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但在俄羅斯仍在烏克蘭肆虐下,「我懷疑它(北約)能否轉移關注到亞洲」。他認為,北約或許會重視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多於自身在亞洲的存在,但北約料會尋求跟日韓澳紐等一些關鍵亞洲強權加強合作。

專家料北約短期難在亞發揮作用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也向本報表示,北約正忙於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情况,「亞洲不是優先事項」。他相信亞洲和中國會被列為需要處理的議題,但部分北約成員國如法國和德國,會反對擴張北約的影響範圍到印太地區。高敬文直言,美國、日本和澳洲才是僅有具備能力和準備好介入印太地區——尤其是台灣海峽——的強權國家,「沒有其他國家真的做得到這點,歐洲國家如英國或法國會支持美國,並有可能向台灣運送武器,但不會直接參戰,他們或會更多參與南海自由航行行動,但最困難的工作依舊會由美國完成」。(明报)

圖- 環保運動組織「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及其他反戰人士,周一在馬德里市內索菲亞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一幅畢加索描繪戰爭恐怖的名畫「格爾尼卡」(Guernica)前「扮死」示威。他們指摘北約在烏克蘭煽動戰火。(路透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