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版NASA成立 助進軍太空經濟 目標入太空產業國五強 2032登月2045上火星

【今日点击】有「韓版NASA」之稱的韓國太空航空廳(KASA)今天(27日)正式成立。隨着太空產業在全球各地逐漸炙手可熱,中美等國競逐開拓太空資源,韓國也不落人後,提出了衛星製造、技術和人才培育、發射事業三環並立的大計,決心要躋身全球太空產業國五強,目標是2032年用自主開發的太空船登月、2045年在火星插上太極旗。

統管支援業界 預算將佔GDP 0.2%

韓國指出,在KASA成立前,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當中唯韓國沒設立總管宇宙探索及相關項目的機構。如今,隸屬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訊部的太空航空廳(KASA)將設於慶尚南道泗川市。它將負責統管、促進及支援宇宙航空產業,領導韓國登陸月球、探索火星等太空探索項目,參與國際共同研究。政府預算初步一年撥7000億韓圜(約41億港元),日後將分階段擴大至2040年的4萬億韓圜(約234億港元;佔全國生產總值0.2%的水平)。

按OECD的定義,太空經濟是指有關「在探索、研究、了解、管理及利用太空的過程中,為人類創造利益和價值的一系列活動和資源運用」。那包括低軌道衛星、可重用兼負荷量大的火箭,通過太空技術使全球供應鏈更有效率、全球貿易物流更流暢。世界經濟論壇4月報告指出,此產業年均增長9%,超過全球的國民生產總值,最遲於2035年可為全球經濟帶來1.8萬億美元(約14萬億港元)。

尹錫悅:大韓民國第三次奇蹟

韓國總統尹錫悅3月13日出席韓國「太空產業集群鐵三角」啟動典禮時雄心壯志說:「繼漢江奇蹟、半導體奇蹟之後,大韓民國的第三次奇蹟將是太空奇蹟。」他表示要使太空產業成為國家主力產業,目標是韓國2045年成為全球太空產業國五強之一,會有10家國內民企成為像SpaceX般的世界級太空產業公司,韓國的太空市場佔有率由目前不到1%擴大至10%,屆時這範疇的職位亦將由目前兩萬增至50萬。

目標10韓企比肩SpaceX 市佔率10%

該國為此目標啟動了「韓國太空產業集群」計劃,涉及的3項主要規劃包括:慶尚南道泗川市與晉州市為衛星特區,建設有航空宇宙國家產業園,吸納衛星製作及相關技術的企業匯聚;確立本屬韓國唯一火箭發射場「羅老太空中心」所在的全羅南道為太空發射體特區,拓建太空發射體國家產業園,希望2026年起施工,2030年落成;大田市則設定為人才培育與研究專區,會有太空技術革新人才培育中心預計2028年底啟用。

教育生產發射並重 3地分工

韓政府今起至2027年的太空開發預算將增至1.5萬億韓圜(約88億港元),承諾全力支援駐紥「韓國太空產業集群」的初創公司成為全球化企業。

至於鄰近的濟州道政府考慮到全球對發射小型衛星的需要持續增長,亦在推動吸納製造及發射小型衛星的民間產業,以及太空產業體驗和教育。韓國去年12月4日,便有自主研製火箭從濟州海域駁船首次搭載該國民企Hanwha Systems研製的小型地球觀測衛星升空。一間企業則因獲得濟州道提供的種子資金,2020年設立亞洲首個民用宇宙無線電宇宙地面站。

(韓民族報/韓聯社)

圖 – 韓國近年銳意發展太空技術,該國宇航研究院人員2022年8月仔細檢查該國耗時7年打造的首枚月球軌道探測器Danuri,該探測器同月在美國佛州發射,預定執行任務至2025年12月。(網上圖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