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車企籲京反制 升進口車稅至25% 歐車企冀中歐盡快談判 避摩擦升級

【今日点击】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引發的餘波不斷,中歐主要車企周二(18日)舉行閉門會議,中國車企呼籲中國政府採取堅決反制措施,考慮對歐盟大排量汽油車進口提高至25%的關稅。

綜合《環球時報》及央視新媒體「玉淵譚天」報道,在商務部舉行的閉門會上,有4間中國車企及6間歐洲車企參與,還有相關商協會、研究機構等。參會人士透露,與會的中方車企和行業協會均對歐盟加稅表達不滿,呼籲政府採取堅決反制措施,歐洲車企希望中歐雙方盡快開啓談判,避免中歐貿易摩擦升級。

有中國企業請求中國政府對歐方採取最嚴厲措施,建議在世貿組織規則允許範圍內,針對自歐進口的大排量汽油車實施更高的暫定關稅,進口關稅最高可提升到25%,並認為「這也符合綠色低碳發展目標」。目前中國對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為15%,歐盟針對所有進口電動汽車的關稅為10%。

外媒:逼中國車企生產線轉歐洲 分享技術

另據「觀察者網」報道,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前天披露,歐盟有意藉徵收臨時關稅,迫使中國車企赴歐洲組建合資企業,並分享技術。報道稱,根據與4名外交官和2名高級官員的談話,這是歐方當前的「主要想法」。其目的在於,利用歐盟擬徵收的最高38.1%的額外關稅,迫使中國汽車製造商將生產轉移到歐洲。報道說,雖然中國車企也可以在歐盟國家設立自己的工廠以規避關稅,但與當地生產商聯手可以降低成本,並更快地進入單一市場。

前述報道稱,面對德國對加徵關稅施加的巨大阻力,合資計劃仍在布魯塞爾迅速獲得支持。報道認為,這也可能是歐洲在電動汽車供應鏈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最後機會。

分析:或從第三國出口避稅

有分析認為,合資企業本就是中國車企的對策之一,其他策略還包括轉進歐洲建廠,或從泰國等第三國向歐洲出口等。《華爾街日報》中文網上周引述全球顧問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顧問章一超表示,在歐洲投入重金的中國頂級電動汽車製造商將繼續留在歐洲市場,其中一兩間企業最終將成為全球品牌,並與目前的各大巨頭一樣,在銷售地所在國進行本地化生產。

如比亞迪、奇瑞和零跑等製造商已在歐洲擴大規模,在當地更有可能避開進口關稅。至於長城等尚未在歐洲取得重大進展的中國車企,則採取了戰術撤退。長城汽車先前表示,將關閉3年前於德國開設的歐洲總部。對歐洲出口電動汽車最多的上汽集團,旗下品牌之一「名爵」(MG)一直在泰國生產電動汽車。上汽高層表示,「名爵」在泰國的工廠將有能力供應歐洲市場,從而繞過關稅措施。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