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內地企業家羅永浩大戰連鎖食店西貝的預製菜風波,引發公眾討論餐企經營手法,以及預製菜的安全標準問題。內地傳媒昨披露,由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下稱「國標」)草案已通過審查,即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據稱,有關「國標」將把餐飲門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預製菜,納入信息披露範疇。業界認為將推高多達3成生產成本。
預製菜廣泛存在於內地各大連鎖品牌餐飲企業,特別是商場食肆多有使用,但有關預製菜的國家標準、管理法例尚未出台。據「第一財經」引述參與起草的專家透露,該「國標」草案對預製菜的分類、原料、加工工藝、儲存運輸及檢驗方法作出統一規定,並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劑」等強制性指標。與現行的地方標準相比,國家標準條款更聚焦「食品安全底線」,為監管執法提供依據。
調研:四分一消費者不放心預製菜
中央政法委旗下《法治日報》年初提及,國家衛健委已將預製菜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組建專項工作組,推進標準制定工作。當前「何為預製菜」的爭議,也將一錘定音。連番炮轟西貝使用預製菜不透明的羅永浩昨日發微博稱:「太好了,萬眾期待!」他重申自己不反對預製菜,但消費者有權知道餐館是否使用了預製菜。艾媒調研數據顯示,近四分一的消費者表示對預製菜「不放心」,超過七成消費者在點餐時,希望清楚知道食材是現做還是預製。
2025產業市場達6000億規模
禁防腐劑升級冷鏈推高成本
內地預製菜行業在2019年前後快速發展,並於2023年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突破6000億元人民幣。
業內人士估計,預製菜「國標」在規管方面,預計還會加強「防腐劑禁令」、「冷鏈升級」的要求,這兩項要求估計會推高15%至30%成本。該人士表示,中小工廠若無法承擔改造費用,或將在「國標」生效後兩年內被併購或退出,而龍頭品牌有望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擴大市佔率。
2024年3月,市監總局、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首次提到預製菜是「以食用農產品及其製品為原料,經工業化預加工製成,加熱或熟製後食用的預包裝菜餚」,預先處理的食品原料不等同於預製菜。
有關規定儘管只是政府文件,但被西貝依據強調旗下分店「沒有一道預製菜」。普通消費者則認為,不是門店廚房現做的就是預製,近年全國各地湧現的預製菜企業、預製菜展會,也把「預處理食材」納入預製菜範疇。
「預處理食材」亦列預製菜展會
目前,中國只有部分地方或民間團體發布預製菜標準。例如預製菜產值第一大省廣東,已出台8項省級地方標準,其中要求在產品名稱上必須標示「預製菜」。
【專訊】羅永浩發帖稱連鎖餐廳西貝「全是預製菜且貴」,觸發創辦人賈國龍強力反彈,西貝前晚召開內部「作戰大會」,發動1.8萬員工展開「羅永浩之戰」。賈國龍表示生意寧可不做,官司一定要打,「誰對誰錯一定要搞明白」。
《中國企業家》報道,西貝董事長賈國龍前日滿臉憔悴接受專訪,稱自己已連續兩晚沒怎麼睡。
他稱「我現在陷入自證清白循環」,並透露西貝的客流「斷崖式」減少,前兩日每天營業額跌100萬元(人民幣,下同),「今天(12日)我估計會掉200萬元到300萬元」。
羅永浩:我不是西貝真正的敵人
「極目新聞」報道,西貝前晚10時召開了「作戰大會」,標題為「西貝1.8萬名伙伴跟羅永浩之戰」全員大會。西貝餐飲官方客服工作人員稱,大會是為了讓一線伙伴依然用心做好每一道菜,也是感謝他們的堅持付出。西貝公司全部人員參加線上和實體會議。資料顯示,西貝目前有370多家直營分店和1.8萬多名員工。羅永浩昨轉發該新聞並評價稱「西貝這些人沒救了」、「西貝真正的敵人不是我」。
業界龍頭紛聲援西貝
胡錫進籲賈國龍止損
在業界,一眾餐飲行業大佬集體聲援西貝。巴奴毛肚火鍋創辦人杜中兵轉載支持西貝和賈國龍的文章;吉祥餛飩創辦人張彪直言「信任西貝」。超市胖東來創辦人于東來亦發文稱:「感謝西貝、海底撈等品牌企業讓我找到相對放心可口吃飯的地方!」不過于東來隨後刪除。
《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昨指西貝將自己搞成了預製菜的標籤,且與指控者摳字眼,「這一應對公關危機的方式是錯誤的」,呼籲賈國龍應「及時止損」。
圖- 國家近年支持預製菜產業發展,特別是新冠疫情期間,居家隔離激發預製菜銷售極為旺盛。目前每年各地有預製菜展銷、博覽會舉辦。圖為上月舉行的上海國際預製菜產業展覽會,吸引眾多人參觀。(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