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六返地球 習:建航天強國標誌成果 下步月上尋水建科研站 2030前太空人登月

【中华】中國探月飛行器嫦娥六號25日下午返回地球着陸,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中国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賀,稱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的又一標誌性成果。中國下一個目標是要在月球上尋找水,並建立月球南極科研站。計劃於2026、2028年分別發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並不遲於2030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新華社報道,經過53日的探月任務,嫦娥六號返回器昨下午2時7分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着陸後不久,國家航天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賀電致以祝賀,稱嫦娥六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是中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誌性成果」。習強調,希望探月工程的全體人員乘勢而上,開展月球樣品研究,實施好深空探測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向航天強國目標前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貢獻。

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昨在北京航天控制中心,觀看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情况,副總理張國清在現場宣讀了習的賀電。

將空運至北京開艙 移交樣品開展分析

嫦娥六號探測器是在5月3日發射升空,6月2日着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回程的過程中,從月球高速飛向地球,關鍵是「踩煞車」減速的過程。首先嫦娥六號在距離地球約5000公里高度,返回器和軌道器分離後,以每秒11.2公里的速度向地球飛來。之後再藉助地球大氣層產生的阻力,巧妙彈回太空,達到一定高度後,再次下降。整個過程,嫦娥六號兩次穿越大氣層,如同在水面上跳躍一般,像是打了一個「太空水漂」。下降至距離地面10公里高度時,才打開降落傘減速。

按照計劃,回收後的嫦娥六號返回器在完成地面處理工作後,將空運至北京開艙,取出樣品容器及搭載物。國家航天局將舉行交接儀式,正式向地面應用系統移交月球樣品,後續開展樣品分析和研究工作。嫦娥六號所收集的月背樣本,將由中外科學家展開研究。本地的香港大學博士錢煜奇據報亦有意申請。

有望揭示月球兩面差異原因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岳宗玉指出,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地形、月殼厚度、岩漿活動和成分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嫦娥六號帶回的月背樣品,有望揭示月球研究中最基本的科學問題之一,「什麼導致了月球兩側的差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昨引述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太空政策專家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表示,嫦娥六號任務的成功,意味着「中國已經掌握並完善了月球軌道導入、著陸、自主樣本採集和返回能力」。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