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一(7日)公布發給首批14個貿易伙伴領袖的「對等關稅」通知信,涵蓋日本、韓國和多個被指控為中國企業「洗產地」的東南亞國家。其中最早公布的是給予日、韓的兩封,稅率皆為25%,對比4月首次公布時日本多了1個百分點,韓國則不變。特朗普在信中警告日韓不得報復,否則會在25%的基礎上「等價奉還」,但他同時保留談判空間,且同日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就「對等關稅」生效日期由今天(9日)延至8月1日。中國外交部昨未正面回應特朗普的關稅信,重申中方立場是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搞保護主義損害各方利益。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發布有關信件,在首批14個貿易伙伴中有10個來自亞洲,其中6個更是跟北京關係友好的東盟成員國——依稅率由低至高為馬來西亞(25%)、印尼(32%)、泰國(36%)、柬埔寨(36%)、老撾(40%)和緬甸(40%)。對比4月初次公布「對等關稅」時,大馬這次略加1個百分點,印、泰皆不變,柬、老、緬則比之前下跌,尤其是柬埔寨明顯遠低於3個月前。
東盟外長會擬關切單邊關稅
跟上周與美達成協議的越南相比,新稅率都高於越南本國對美出口稅率(20%),但泰、柬、老、緬跟越南對美轉運稅率(40%)基本持平。
適逢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昨起出訪吉隆坡出席一系列東盟主導的外長會議,外界更為關注華府如何看待東南亞各國。法新社取得東盟外長會議的聯合聲明草議文本,提及對全球貿易緊張升溫和國際經濟局勢不確定性增加表達關切,「特別是涉及關稅的單邊行動」。
衛報:特朗普借力打擊中國
早在「對等關稅」4月初登場時,東南亞多國的極高稅率已被認為是美方尋求打擊其眼中的中企「洗產地」問題。中共總書記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月國事訪問越南、馬來西亞和柬埔寨,數度撰文和發言反駁美方關稅戰行徑。
《衛報》指有分析質疑特朗普最新舉動實際上可能試圖透過針對那些從中國獲得大量投資的國家,打擊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兼美方戰略競爭者。去年東南亞GDP佔全球7.2%,區內數國是紡織品和鞋類等商品的主要製造中心,因此關稅影響將相當嚴重。
與此同時,身為美國印太關鍵盟友的日本和韓國成為首兩個被特朗普公開「關稅信」的國家,尤其惹來注目。特朗普發給日韓領袖的信函內容幾乎一樣,強調「25%的稅率遠不足以消除我們與貴國之間的貿易逆差」,又警告日韓不要報復,「無論基於何種原因,若你決定提高稅率,那麼你所提高的任何幅度,都將加到我們收取的25%稅率之上」,但也語帶保留指稅率可能會「根據美國與貴國的關係而上修或下調」。
日韓力爭與美達互利協議
跟日韓的經貿談判進展顯然慢於美方預期,部分原因是日韓處於國內選舉周期,韓國上月才誕生新總統,日本本月20日將舉行牽動現石破茂政權去留的參議院選舉。與此同時,日韓視為重要產業的汽車、鋼及電子產品等正面對美方高額關稅威脅,令兩國政府一直猶豫是否向特朗普作出太大讓步。
日本首相石破茂昨天對於美國上調稅率表示「非常遺憾」,指出經過多輪談判仍未達共識,是因為政府避免輕易妥協,但會持續與美協商,「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力求達成對日美雙方都有利的協議」。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則表示,由於新政府成立不久,未有足夠時間就所有議題與美達成共識,認為美方如今實際上暫緩徵關稅,韓方「將在剩餘時間內加快談判進程,力爭達成互利共贏的談判成果」。
(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法新社/共同社/韓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