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以色列被指利用電子產品發動攻擊,專家形容模式和傷亡規模為「諜報史上空前」,也讓人擔心已久的最壞情况成真。各國政府都在思考電子設備日益複雜、全球供應鏈盤根錯節帶來的困擾。有分析估計,今次襲擊可能會推動各國產品進一步本土化生產或只與值得信賴盟友合作,特別是關鍵技術產品,從而加劇供應鏈兩極分歧。
加劇供應鏈兩極分歧
在過去幾十年全球化下,國際產品市場出現一個產品在多國生產的情况。科技政策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副主席卡斯特羅(Daniel Castro)說:「在環球市場下,有時真的很難找出某些東西來自哪裏。」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軟件供應鏈安全公司Manifest共同創辦人兼技術總監巴登斯坦(Daniel Bardenstein)指出,這次攻擊表明,無論政府還是私人企業,買方都必須更清楚了解採購內容以及向誰所購。
事實上,華府官員近期已開始高談從電池到貨物起重機等各種產品依賴海外製造商恐引致國安風險的情况。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與現任的拜登,都推動將更多高科技生產遷回本土,例如施壓要台灣全球最大晶片生產商台積電在美設廠,確保產品和供應鏈安全,歐洲、中國和其他地區國家都有類似舉措。中國本身長期致力推動「自主創新」,以減少從飛機引擎到電腦作業系統等外國技術依賴,去年多個內地機構和有政府背景企業下令員工上班禁帶iPhone和其他外國裝置。
不過,國際經貿往來要做到密不透風並不容易。政府數據分析公司Govini的資料顯示,雖然美國海軍去年將供應鏈內來自中國的「關鍵技術供應」減少約40%,但美國空軍和國防部其他單位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卻仍有增加。
(華盛頓郵報/Politico)
原文網址:https://news.mingpao.com/pns/%e5%9c%8b%e9%9a%9b/article/20240921/s00014/172685483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