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圍繞人民幣的消息正面,人民幣跨境交易使用比率破頂,在岸人民幣昨日創近16個月新高。一則反映歐美對俄制裁加快全球去美元化下,人民幣國際使用量增加;二則美國利率看跌下,美元走勢轉弱,一眾非美貨幣包括人民幣展現反彈勢頭。客觀而言,去美元化是美國自身財政危機及濫用制裁搬石砸腳下一種全球現象,簡單講就是不再百分百相信美元,見到黃金今年迭創新高,非傳統儲備貨幣受關注,加密貨幣的發展愈趨成熟,可以預計貨幣市場將呈多元創新方向發展,結果都是離不開「去美元」!
過去一段時間,美國以加息來抗通脹,持續升息令美元走勢偏強,美元升值掩蓋了各國減持美元儲備的實況。事實是美元在全球儲備的比例趨降。不過,其餘3大傳統貨幣歐元、日圓及英鎊的佔比並未見同步上升,原因是非傳統儲備貨幣升勢更可觀,這包括人民幣、加拿大元及澳元。
再看金價,過去6年累升逾倍,2022年第四季以來累升逾五成。央行買金是金價上升的推動力,且更多資金對傳統美元的信用信心受損,主動推動多元儲備,即使黃金未能提供利息回報,亦不影響其投資吸引力。
在美國制裁下,俄羅斯在國際貿易結算、金融支付和存款大增人民幣使用量,變相推動了人民幣的跨境流通,為人民幣國際化給力。除了俄羅斯,中國與沙特阿拉伯、阿根廷等中東經濟體持續進行貨幣互換額度合作。在過去兩年多的美元偏強期間,中國人民銀行努力管理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相對穩定於一定的區間上落,加強海外持有人民幣的信心。
全球去美元化,不可能靠中國單一力量,而是世界共同需求所使然。畢竟中國尚未全面開放資本帳,在可見將來亦未有時間表,人民幣國際化是漫長的道路,中國的目標與其他主要經濟體一樣,就是本着自身的最大利益,減少對美元單一貨幣的依賴,而非本着挑戰美元地位的離地想法。畢竟如今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貨幣仍逾五成,美元霸權的影響力猶在。
單一貨幣「單打獨鬥」難成氣候,但在國際貿易上佔據顯著份額的多國在貨幣上聯手增加非美元以外支付結算,則有望實現減少對美元依賴的目標。10月金磚國家峰會前後,有關俄羅斯提出新支付系統,以作為美國主導的環球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替代方案進展,料備受市場注視。
去美元化是否持續,得看美國自身信用問題及國際貿易支付結算環境變化這一內一外的因素推演。如今看來,即使白宮換人,美國經濟在缺乏重大改革下,政府債台高築的問題仍難解決。
至於國際貿易狀況,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才是改變全球化與美元霸權最大動力來源,惟依美國政府的取態,會繼續「倒自己米」,迫使其他經濟體合縱連橫去改變,適應求存。故結論是圍繞去美元化的貨幣改革才剛開展,除了雙邊及新的多邊支付結算系統出現外,加密貨幣市場的發展也絕不可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