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加徵「結構性」25%鋼鋁關稅 貿戰升級 華報復稅如期生效 德斥美傷害各方

【政局】美國總統特朗普自上月再度上台以來,燃起關稅戰火頭並愈演愈烈。他周日(9日)進一步落實預告的關稅加計劃,宣布將在現有金屬關稅的基礎上,另對所有輸入美國的鋼材和鋁材加徵25%新關稅。他還預告周二或周三公布對等關稅並會幾乎立即生效,適用於所有國家,並與各國徵收的稅率相符。特朗普的政治盟友指出特朗普最新祭出的「結構性」關稅迴旋餘地小。面對特朗普進逼,中國周一如期對部分美國貨物實施報復性關稅,標誌中美這世界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戰升級,外交部昨重申「搞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德國則指美國加關稅傷人傷己「對各方皆有害」。

「對等關稅」接續上演

在美東時間周日下午(香港時間周一清晨),特朗普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告訴隨行記者,他計劃向所有輸美鋼鋁徵收25%關稅,以及計劃於周二或周三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實施對等關稅,適用於所有國家,並與各國徵收的稅率相符。他說:「道理非常簡單,就是如果他們課我們稅,我們就課他們稅。」特朗普早在月初公布中加墨關稅時,已預告最快「本月或下月」開徵鋼鋁關稅。他也長期不滿歐盟對進口車課徵10%的關稅,比美國課徵2.5%高得多。他常說,歐洲「不會買我們的車」,每年卻向美國出口數百萬輛車。

紐時:鋼鋁稅重點打擊中國

根據美國政府和美國鋼鐵協會數據,美國進口鋼材最大來源國是加拿大、巴西和墨西哥,接着是韓國和越南。惟《紐約時報》相信,特朗普口中對「所有地方」實際的鋼鋁關稅,實際重點打擊對象仍是主導全球鋼鋁市場的中國——論對美直接進口額,中國在鋼產品排不進前五,鋁產品也落後加拿大和阿聯酋排第3,惟加、墨、越等被指從中國進口廉價鋼鋁材或半製成品,再高價對美轉售相關產品或加工製品。

鋼鋁關稅勢衝擊以上多國。韓國鋼業和汽車業股價昨因特朗普言論而下跌。加拿大鋼產重鎮安大略省的省長福特指摘特朗普「搬龍門和製造混亂」,令加國經濟陷險。歐盟委員會表明會保護歐洲企業、工人和消費者免於不公平措施,法國指歐盟會對美採取報復性關稅。

結構關稅不似懲罰關稅 難撤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周一在例行記者會回應特朗普的鋼鋁關稅言論時,強調「搞保護主義沒有出路,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在關稅問題上多次以「先徵稅後談判」策略施壓。《華爾街日報》引述特朗普的聯邦參議院盟友莫雷諾(Bernie Moreno)和高級經濟顧問報道,特朗普2.0的關稅可大致分成「懲罰性關稅」和「結構性、長期關稅」——針對偷渡和走私芬太尼毒品等非貿易事項而對加、墨開徵的25%關稅便是前者,因此在兩國讓步後可暫緩30天;像即將上馬的鋼鋁關稅和對等關稅屬於後者,旨在反制外國政府補貼企業、歧視美企或對美有龐大和持續貿易順差的結構性問題,則不是幾通電話可以解決。莫雷諾說:「結構性關稅將是現實。」

特朗普曾承諾當選後對國家貿易體制作出結構改革,指「關稅能恢復公平貿易關係、消除美國貿易赤字」。另有高級官員表示,關稅另一用途是幫補國庫,彌補政府推行的減稅措施——在19世紀,關稅確是美國重要收入來源,但貿易代表人選格里爾在確認提名參院聽證會上承認,預期中的關稅收入無法即時為政府帶來資金。

美國對中國加徵10%關稅如期在2月4日上馬,而中方對近140億美元美國進口貨物加徵的報復性關稅周一0時1分起正式生效,對美國煤炭、液化天然氣產品加徵15%關稅,並對美國原油、機械農工、高排放汽車加徵10%關稅。中方其他動作包括對鎢、鉍等25種常用於電子產品及軍事裝備的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以及對Google展開反壟斷調查等。

(金融時報/BBC/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