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為回應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34%「對等關稅」,中方前天(4日)多管齊下公布的十多項反制措施,可分為「加關稅」、「限出口」、「拉清單」、「法律戰」四大部分,對比7年前中美貿易戰序幕剛拉開時「見步行步」式的回應,顯得更加系統和果斷,也更加自信。官媒也提示到,美國今次「關稅核彈」波及全球,而中國是首個正式出招反擊的國家,此舉也在向他國傳遞信息,只有攜手維護全球自由貿易秩序,才能真正保護自身權益。
反徵34%示果決 限稀土出口打擊美軍工
華府宣布關稅政策短短一天後,就換來中方的「對等」反制——對原產於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同樣是34%。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形容,「34%對34%」的反制「堅決有力、迅速果決」。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表示,以這樣的速度和幅度發布反制措施,意味中方已經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對美反制的工具和措施充足。
「對等反制」之餘,中方連帶出招,拆解有關措施可見意向明顯,「拳拳到肉」。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的出口管制,旨在精準打擊美國高科技產業對稀土的依賴。釤、釓、鋱、鏑、鑥、鈧、釔可用於軍工、電子產品、航天、汽車工業、醫療設備製造,且中國在儲量、產業鏈佔據優勢,反制同時,也是保護自身關鍵資源安全的戰略措施。
制裁護國安 停農產輸華警告特票倉
將16間美企列入出口管制管控、11間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體現對國安的維護,連帶懲戒美台勾連。受管制的高點航空技術、環球世界物流等,覆蓋航空裝備、通訊系統、軍民兩用供應鏈及數據監控等領域;被列入不可靠實體的斯凱迪奧、BRINC無人機、紅色六方案等同樣是集中於高科技領域,均參與了對台軍售或與台灣開展軍事技術合作。
中國海關總署以含菌、禁藥超標為由,暫停輸華的6間美企聚焦農畜牧業,直接向美國農業出口和特朗普票倉發出警告,旨在促使其農業選民背離,推動美國修正關稅政策。此外,中方還第一時間宣布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起訴,將貿易戰焦點領向「市場公平」,削弱美國的「中國違反規則、損害美國利益」敘事,進而搶佔話語權。對杜邦中國集團啟動反壟斷調查,也是與關稅、出口管制等措施形成「法律+經濟」組合拳。
美國2日宣布加徵關稅後,很多國家表態醞釀反制,只有中國第一個出擊。「玉淵譚天」指出,「但凡被加徵關稅的國家透露出試探、猶豫,甚至急於妥協,換取美方關稅減免的意思,就相當於在談判中,親手遞給了美國可以用來對其施壓的『杠桿』」。中國堅決、迅速反制,是對美國試圖顛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堅決遏制,是向全球傳遞一種鮮明態度。實際上,對全世界貿易伙伴加徵關稅的做法史無前例,顯然不符合國際貿易規則,是典型的單邊霸凌做法。「受到美國關稅威脅的經濟體,只有互相進一步深化合作、擴大開放,維護全球自由貿易規則和秩序,才能真正保護自身權益」。
回擊立標桿 聯合使美自絕於全球
有內地評論指出,中方反制,不僅僅是為了自身利益,更是為全球反制美國關稅樹立了標桿。「當所有國家聯合起來,以對等關稅回擊美國的貿易霸凌,美國將發現自己正在自絕於全球貿易體系。美元帝國的霸權,依賴的是全球對美國市場的信任和依賴,而一旦這種信任崩塌,等待美國的將是孤立和衰落。」
專家認為,這次反制的同時看到,中國整個經貿領域的韌性也更強。一方面,經歷了7年中美貿易摩擦,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需求已經重構。以大豆為例,2018年以前,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佔中國進口總量的34.4%。中美貿易戰以來,巴西等南美國家正在成為中國大豆進口的主要來源地。同時,中國國產大豆連續三年產量超2000萬噸,儲備體系完善,進一步減少了對進口的依賴。崔凡指出,「像大豆這樣的商品,在中美貿易中還有很多。」
另一方面,中國近年積極拉動內需,擴大其他國際貿易渠道,也是應對美國貿易戰更為從容的原因。2024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佔中國進出口總值過半,其中中國對拉美、非洲、中亞五國、中東歐貿易增速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