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人工智能(AI)浪潮,為健康、醫療、養老等產業帶來新一波發展期待,內地本周有多個相關產業的大規模展覽相繼舉行,AI大模型、機械人產品競相亮相。然而,關稅戰才剛剛開始,美國也是高端產品重要市場,如何減少衝擊,甚至獲取訂單,是擺在業界面前的挑戰。
產業展覽接踵 外科手術機械人成焦點
搭載AI深度學習技術的骨科智能手術機械人,能三維顯示患者骨骼結構,制訂針對性手術方案,高精度執行骨折修復或關節置換;智能啄木鳥微型脊柱手術機械人,機械臂僅手掌大小,能精準高效做脊椎手術……「AI+機械人」成為4月8日揭幕的第91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春季)博覽會(CMEF)熱門展品。
於上海舉辦的本屆展會以「創新科技,智領未來」為主題,會期4天,聚焦醫療科技前沿。大會特別設立「醫療機械人專區」與「AI+特色活動」,還將召開近百場論壇和會議,近千名行業專家學者深入探討「AI+」行動、先進製造、科技創新、醫療器械數字化、康復養老新模式、中國器械出海等關鍵話題。
醫療大模型診斷複雜病症 精準度逾95%
展會現場,上海聯影集團發布「元智」醫療大模型,同步推出覆蓋影像診斷、臨牀治療、醫學科教等不同場景的10餘款醫療智能體。
「元智」具備醫療術語識別與智能聲紋分析能力,能在多人同時對話時識別身分,與醫生協作完成任務;同時能描繪、還原器官與組織分割。上海官媒指出,「元智」在處理諸如複雜病灶診斷,器官分割等關鍵任務上,模型的精準度測評已超過95%。
深圳邁瑞醫療亦帶來「啟元」重症大模型。工作人員介紹,「啟元」能通過數據還原患者的數碼「畫像」,5秒內回溯整合患者的病情,預測趨勢並提供治療建議,1分鐘內生成臨牀病歷文檔,且重症知識查詢的準確率達95%。「啟元」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部分醫院臨牀應用。
除了AI醫療大模型,現場更多的是各種智能醫療器械,包括3D生物打印、腦機接口、磁力共振、基因測序、癌症篩查、手術機械人等前沿新品。
健博會展示AI養老健康領域應用
與此同時,湖北武漢也於4月8日至10日舉行了第七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簡稱「健博會」),主題為「AI賦能,健康生活」,現場集中簽約16個項目,總金額396.6億人民幣。
本屆健博會的醫療「黑科技」也明顯比往年多,多款人形機械人集中亮相,展示AI技術在養老與健康領域的應用成果。其中,一款康復外骨骼機械人尤為吸睛,它可通過外部裝置帶動下肢,讓行動不便的長者自由行走,也可幫助患者做步行康復訓練。
華中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荊楚一號」機械人,則集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與表情互動於一體,既能在醫院內完成藥品分揀、醫療器械搬運等工作,也可作為陪伴型機械人。
此外,現場展出具備健康監測功能的「認知評估一體機」、可完成高難度微創手術操作的「達芬奇手術機械人」等智能設備,已在內地多處養老社區投入使用。
隨人口老化加劇,全球康養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近期CRS中國國際康復及個人健康博覽會、CECN中國國際養老福祉及護理用品博覽會、Life Care中國國際家用醫療用品展覽會同期開展。
當下,AI與醫療機械人的融合,已成為全球醫療產業的核心引擎。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化醫療裝備市場規模預計2032年突破4740億美元。
美國是中國醫療器械最大出口國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年初發布《關於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支持創新醫療器械研發,簡化審批流程,縮短產品上市周期。政策引領下,醫療機械人等高端醫療裝備批量上市。
不過,恰逢美國徵收貿易伙伴「對等關稅」,中國強硬反擊,爆發貿易戰。內地媒體「第一財經」引述分析指出,那些瞄準美國高端醫療市場制定出海戰略的國內企業,當前需要進行供應鏈的重構,並作系統性出海規劃。
根據中國商務部數據,美國是目前中國醫療器械的第一大出口國。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醫療器械金額按年增長7.3%。中國出口美國主要以低端醫療器材為主,如醫用敷料、注射器、醫用手套等。
瞄準海外高端醫療市場 中企展高附加值器械
值得留意的是,在今年CMEF上,大部分國內企業展示的產品都為具有高附加值的創新醫療器械和設備,其中很多醫療器械都搭載AI功能。聯影、東軟、微創、邁瑞在內的國產醫療器械設備公司,有不少產品瞄準海外高端醫療市場。
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副會長姜峰表示,對於低附加值的產品而言,由於本身的成本較低,在美國市場即便加關稅,企業仍有盈利;關稅可能會削弱出口美國的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的競爭力,除非這些產品具有很強的不可替代性。「但目前來看這樣的產品出口美國的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