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華文世界深具影響力的史學家許倬雲,周一(4日)在美國匹茲堡離世,享年94歲。許倬雲成長於抗戰烽火,移居台灣,中年定居美國任教歷史,他從世界看中國,再從中國看世界,以其獨特的人生觀和歷史觀影響兩岸三地「讀書人」。許倬雲93歲時談及此生遺憾,他引用陸游詩句稱「但悲不見九州同」,並哽咽道:「抗戰中長大的我,『中國』二字刻在心裏。」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4日證實,該會名譽董事許倬雲於8月4日清晨在美國匹茲堡離世。曾頒授唐獎漢學獎予許倬雲的唐獎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尹崇堯及執行長陳振川表示,除了震驚與哀悼一代史學巨擘隕落,亦深切感念其畢生對於漢學領域與推廣中華文化的貢獻。曾授予許倬雲院士榮譽的台灣中研院透過新聞稿表示,許倬雲學貫中西,為享譽全球的史學領袖,其視野宏闊,以世界史的眼光探討中國古代史,卻不以中國為局限。
台大歷史畢業 長期任教於美國匹茲堡大學
許倬雲1930年9月出生於福建廈門,籍貫江蘇無錫,父親是北洋政府海軍少將許鳳藻。許倬雲18歲隨家人移居台灣,他天生軀體殘疾,但仍以頑強的意志學習,在台灣大學歷史系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70年定居美國後,長期任教於匹茲堡大學,為該校歷史系榮休校聘講座教授。其學術代表作有《西周史》、《漢代農業》、《求古編》等。
80年代台轉型常諫言 稱「中國」刻在心裏
1980年代後,在台灣政治社會轉型過程中,許倬雲常就社會重大議題提供建言。近年來,許則活躍於大陸媒體,並常在新浪微博帳號更新短片、文字。去年7月,在一檔訪談節目被問及有何畢生遺憾,許倬雲沉默後引用陸游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並哽咽道:「抗戰中長大的我,『中國』二字刻在心裏。」他提到,死了要埋葬在家鄉無錫父母墳墓旁,已買好墳地、刻好墓碑。此前,許倬雲曾說,「我真正的歸屬,是歷史上的、永遠不停的中國。不是哪個點、任何面,是一個文化體,那是我的中國。」
許倬雲也是知名華語歌手王力宏的舅公,是大陸已故知名作家王小波在匹茲堡大學東亞系留學時的導師。
江蘇黨媒:畢生為中國文化尋出路
江蘇省委機關報《新華日報》旗下新媒體昨指出,許倬雲以獨樹一幟的「大歷史觀」聞名於世,畢生所想都是怎麼為中國文化尋找出路、為世界文明提供解決方案,其學術成就與人生智慧影響深遠。福建省委機關報《福建日報》形容許倬雲用他坎坷而輝煌的一生,詮釋了何為「以天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擔當。報道綜合回顧許倬雲一生,「感受他深沉的家國情懷」。
圖-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右)、許倬雲(中)、社會學家費孝通(左)早年在中大大學行政樓祖堯堂合影。許倬雲在1991至98年曾任中大講座教授。(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