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曼:如何在資本寒冬中尋找價值窪地

  閆曼:近幾年,創投領域的急速發展成了中國經濟的最大亮點,但對於投資人來說,快速前進的道路上也暗含危機。

  FT中文網產業編輯 閆曼

  近幾年,創投領域的急速發展成了中國經濟的最大亮點,但對於投資人來說,快速前進的道路上也暗含危機:一方面,某些“風口”行業估值過高,泡沫化危機初見端倪;另一方面市場投融資放緩,資本寒冬來襲。作為投資人,如何在現有的局勢下發現新的價值窪地?

  幾天之前,在深圳舉辦的“2016年中國投資年會”上,包括軟銀中國資本主管合夥人華平、海通開元董事長張向陽、火山石資本管理合夥人章蘇陽、盛山資產創始合夥人甘世雄、松禾資本創始合夥人羅飛在內的五位投資人,就這一議題展開了討論。

  “價值窪地”在不斷變化

  近年來創投領域風向轉變之快,想捕捉“窪地”顯然不是那麽容易。在軟銀中國資本主管合夥人華平看來,軟銀投資領域廣及MT、醫療、新材料等各行業,自己並沒有從中看出太多窪地。但一些兩三年前處於風口的行業,現在卻成了投資的窪地。他舉了個例子:“某種意義上,無線互聯網反而屬於窪地了,A輪、B輪、C輪這麽多資金進去,很多企業面臨困境,估值下來,屬於某種意義上的窪地。”

  創投領域風口在變,窪地自然也在變。近幾年開始重新關註傳統行業的海通開元董事長張向陽就正在“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看來,一些傳統行業里的大宗商品,比如礦產等,處於資產值被低估的階段,這其實就是一個窪地。而他關註的另外一種窪地,是未來有高增長潛力,但現階段估值還偏低的一些行業。

  因而,對技術創新情有獨鐘的盛山資產創始合夥人甘世雄,也將當下創投趨勢概括為“冰火兩重天”,並拿自己的例子現身說法:“去年四五月份我們投了大概20個項目,主要聚焦在大健康和大數據,我們的大數據又是跟垂直的產業切進去的,原來估值很高的項目現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降了三分之二,原來比較時髦的移動互聯網、P2P、O2O很熱,現在可能很冷。”那些真正能解決剛需的技術驅動型項目,可能原來很多人都看不懂,反而估值不一定很高。“基金好募的時候不好投,基金好投的時候不好募,這就是窪地。”他總結道。

  價值窪地一直在變,把所有精力都耗在挖掘價值窪地上顯然不太現實。火山石資本管理合夥人章蘇陽認為,VC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找窪地上。“任何時候窪地有可能不是你最主要的工作,因為總體來講,不可能超過50%以上投的項目都在窪地上,這點在理論上成立,實踐上是很難成立的。”章蘇陽說道。他認為,投資人最多的工作應該是找到未來有發展前景,但處於正常價格水平的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找窪地上。

  技術創新被廣泛看好

  不論未來的價值窪地會出現在哪個領域,在討論中,幾位投資人不約而同地對技術創新型公司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章蘇陽認為,今後大規模以模式創新為主的創業可能會越來越少,“從近兩年的趨勢來看,大概有這麽幾個趨勢值得重視的:一是大規模以模式創新為主的互聯網創業,基本上可能性已經比較少了,差不多全給中國人乾完了,連剪指甲和洗腳都上門了,基本上搞得差不多了,現在有一個趨勢,從大互聯網公司開始,逐步在向下延伸,比如說谷歌也好,國內的阿裡也好,都不把自己叫做互聯網公司而叫數據公司。”他分析道

  看到技術型創新潛力的不只章蘇陽一個。軟銀中國一向偏愛技術創新型公司,軟銀中國資本主管合夥人華平將自己投資的大方向概括為三大領域,一是廣義的TMT領域,特別是其中的技術創新型企業;二是醫療健康,比如移動醫療、精準醫療等,三是行業內關註並不多的新材料。雖然圍繞技術方面的投資還比較謹慎,但他對中國的技術創新總體持樂觀態度。

  同樣,學汽車設計出身的甘世雄,基於自己的“技術型”背景和團隊的DNA,將關註點放在了大健康和大數據兩大領域。在大數據領域,他希望未來能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切入各個垂直細分領域。

  同樣看重技術創新的羅飛對此進行了一個總結,他認為窪地其實是相對的。對於投資人來講,投資還要回到投資的本質,考察創業者技術和團隊的配置情況。他表示,這幾年都在圍繞技術路徑選擇投資的配置。
“在這十年中,實際上有很多優秀的團隊在這十年做了很多默默的努力,這個角度來看,是有很多所謂的窪地價值。”這兩年,他看到很多以天價融資的項目,這一方面說明資金的相對充裕,另一方面說明瞭項目的稀缺。但稀缺項目長遠發展,還是要靠技術的積累和優秀的團隊,畢竟這才是投資的本質。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