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選將打亂美國轉向亞洲戰略

  如果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入主白宮,亞洲將面臨地緣政治秩序的重新洗牌。這一前景嚇壞了美國盟友,卻讓中國得利。

  英國《金融時報》 米強 北京 , 利奧•劉易斯 東京 , Kang Buseong 首爾報道

  如果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亞洲將面臨地緣政治秩序的重新劃分。這一前景驚嚇美國盟友,卻為美國主要對手中國獻上一份大禮。

  日本和韓國政府已準備迎接美國大選後的變化,亞洲一些人士擔心,即使是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當選也可能預示著某些不受歡迎的轉變,包括軍費賬單上漲,以及美國現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TPP)很可能不了了之;該協定煞費苦心地將中國排除在外。

  但是,將給亞洲帶來更大損害的是特朗普執掌的白宮,那將開啟一種強烈的新版孤立主義政治。亞洲是奧巴馬“轉向”戰略的目標,這塊大陸不僅有中國這樣的新興超級大國,還擁有全球逾半數的人口。

  上周,多名共和黨外交政策專家發出警告。他們寫道:“我們尤其擔心特朗普當選總統對美國在亞洲未來的影響。亞洲如今是全球經濟的重心所在,隨著中國的實力上升,其在亞洲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這些共和黨的顧問人士還寫道:“特朗普一旦當選總統並將他的‘偏方’付諸實踐,亞洲的回應將是迅速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亞洲大小國家將以不同方式被迫倒向……中國人。其中一些國家或許會迅速採取行動,在新一輪核武器擴散中尋求安全。”

  在中國的民族主義者看來,一旦特朗普贏得大選並兌現其向首爾和東京發出的最後通牒(“買單,否則我們就撤出”),中國在不到10年裡就能奪過美國在亞洲的頭號強權地位。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國際事務專家時殷弘表示:“如果特朗普令美國疏遠其盟國——尤其是日本,客觀上對中國的戰略地位可能是件好事。”

  最近,奧巴馬政府認可南海國際仲裁(裁定中國在南中國海的幾乎所有擴張性海上領土訴求無效),並在韓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華盛頓和首爾方面表示該系統旨在保護韓國免受朝鮮攻擊,並非針對中國),讓中國政府十分不滿。

  曾任日本外交官的日美安保條約專家宮家邦彥(Kuni
Miyake)表示,“美國的陰暗面已經蘇醒”,他指的是美國藍領和中產階級對全球化、社會不平等和外來移民的憂慮。這些因素在美國產生了一股強烈的“新孤立主義”,讓日本方面尤其感到不安。

  他說:“無論(特朗普)是否當選,這種陰暗面都將繼續存在於美國政治,可能讓美國更加封閉狹隘。它可能促使美國總統要求加大軍費分擔——不僅嚮日本,還有韓國,甚至北約盟國。”

  首爾峨山政策研究院(Asan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的Kim
Ji-yoon對此表示同意,他表示,“無論誰當選總統,韓國都將不可避免地承擔更多費用以維護韓美同盟”。

  在中國,執政的共產黨通過多年的經驗瞭解到,美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的說法往往和他們入主白宮後的做法相反。

  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剛剛過去3年後,希拉里的丈夫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大力抨擊“北京屠夫”。但在其第二個總統任期結束之際,克林頓同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幫助為中國崛起為經濟和軍事大國奠定了基礎。

  中國人民大學的時殷弘指出,與奧巴馬政府相比,特朗普和希拉里可能在南中國海領土問題上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將會歡迎這一立場——但也會推行更為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

  他們的貿易立場可能給中國造成短期麻煩,但至少已經提供了一個意外收獲——TPP很可能夭折。TPP是奧巴馬在軍事上轉向亞太區的經濟補充。

  特朗普和希拉里都強烈反對TPP。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則將TPP稱為“(美國)在亞太地區信譽和目的誠意的試金石”。

  亞洲分析師也普遍相信,美國政府的制衡體制將至少提供短期緩沖,防止亞太地區實力發生戲劇性變化。

  首爾外交事務和國家安全研究所(Institute of Foreign Affairs and National Security)的Min
Jeong-hun表示:“即便特朗普令人捉摸不透且掌握總統權力,但僅憑他一人也撼動不了當前的同盟體系。美國國會、他的內閣和輿論都可能在(地區)外交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北京外國語大學(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的美國事務專家謝韜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預計美國軍隊突然撤出韓國和日本是“幻想”。謝韜表示:“如果他真的這麽做了,美國在亞洲的半個世紀的成果將會灰飛煙滅。國會以及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團將會堅決反對。”

  萬麗補充報道

  譯者/何黎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