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主办的「全球港湾城市论坛」刚刚闭幕,二十多国港湾城市代表齐聚,交流港都新进境。但当市长陈菊在前庭光鲜迎宾之际,其后院却是火苗四窜:强拆果菜批发市场、旗山大沟顶商场、前年气爆案国赔市府连七案败诉、强行通过茄定湿地道路开发环评……,每件都引发民众强烈反弹。对这些燎原民怨,陈菊不可轻忽。
陈菊就任将满十年,一直致力推动城市转型,打造高雄成为生态绿的「宜居城市」。在其高人气及民主地标、反威权、公民参与的政策包装下,其城市蓝图一直获得市民支持;但近数月来,却气氛丕变。市府一连串的迫迁和强徵,在地居民及公民团体发现,高雄市府疏于协商,手法蛮横。
日前才北上凯道抗议的「高雄果菜市场反不义徵收自救会」,处境最为不堪。住户世居当地逾五十年,但市府虽经历九次协调,却仍强硬通知要他们自行拆除,否则即派工强拆。九月一日的拆迁现场,几百名镇暴警察抬走老残住户,八十多岁老妪出门看病回来,发现家不见了。这比起国民党在苗栗拆大埔农家及张药房的强硬作为,并不逊色。
更讽刺的是,在果菜市场迫迁之前,刚刚发生旗山大沟顶拥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太平商场遭到强拆,引发抗争。连续动作,显示市府铁了心,漠视联合国两人权公约已纳为国内法,载明居住人权是基本人权,不得任意侵害,政府应与受影响人妥善协商安置,避免使用强迫措施。然而,果菜市场中不少五、六十年的老住户,仅拿到卅多万补偿,安置方案不是无影就是聊备一格;居民只能问天:谁愿租屋给八十多岁老人?
陈菊对反迫迁抗争的回应千篇一律都是「依法行政」,并指责反对拆迁者欠缺法律素养。如此高姿态,看不出任何保障居住人权的价值信念。就算这些徵收案有再多的公益性,市府不该让现住户有实质磋商机会,并将关系人的意见纳入决策考量吗?高市府显然忘了,需要更多沟通、协商,才是「依法行政」。更何况,民进党在苗栗大埔及文林苑事件说得多麽动人,但高雄今天对待拆迁户又是什麽态度?
反迫迁此起彼落,主要是地方政府把土地视为生财工具,因而频繁徵收;至于民众对家园的情感和对生活聚落的共同记忆等,则被轻忽。政府一面整建老街做观光揽客景点,或包装老仓库作为文创基地;但另一方面,却对老宅、旧聚落强行徵收,蔑视其文化价值,对无助的老弱也未免太绝情。
再看茄定湿地计画道路开发案,环评强行过关,让人见识了行政权的威风。茄定湿地早经国际鸟盟勘定,是重要野鸟栖息地,内政部也正评定列入国家级湿地。然而,市府罔顾高等行政法院刚撤销前环评,仅隔三个月,即迳自通过新环评,殊为可议。据称,开膛破肚的茄定湿地兴建道路后,可以节省行车时间,有助争取成为潜舰国造基地。
陈菊必须注意的是,前年高雄气爆事件中,市府替受灾户代位求偿的国赔诉讼案,已连续七件败诉。儘管市府极力撇清自己对气爆有过失,但法院认定「气爆发生之箱涵为公有公共设施」,市府对公共设施管理显有疏失,故应负国赔责任。高雄地院裁定市府败诉,不止是打脸陈菊,几乎是直指市府事发后一味卸责,道德和公信力皆有可议。
近数月新政府手忙脚乱,舆论焦点都集中在中央部会的失误,几无暇顾及地方议题。然而,高雄的反迫迁抗争连连,包括台南反铁路东移的抗争都有激化倾向,不可轻忽。尤其,当这厢林全信口答应把「张药房」盖回来,称将还其居住正义;而那厢高雄抗争连天,对传闻可能接任阁揆的陈菊而言,能不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