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论坛报的“杜威打败了杜鲁门”新闻事件成笑谈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Daily Tribune)自我定位是“美国最伟大的报纸”。它创刊于1847年,创刊号只印了400份。到今天,它拥有数个大型日报,(如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等)和一些著名的无线电广播台、电视台。身价82亿美元。跻身于美国十大传媒公司之列。1925年,它在世界范围招标,征求设计公司摩天大楼“论坛之塔”(Tribune Tower),放言营造天下第一厦,沸沸扬扬,舆论哄哄。“论坛之塔”高442英尺,豪华庄严,成为一时之秀,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1948年,刚过百年庆典的芝加哥论坛又跨豪迈步伐。它在美国北部西部13个城市建立了19个电视台,向16000个家庭传送了电视新闻节目,开始了电视新闻时代。然而乐极生悲,不出当年,《芝加哥论坛报》就干了一件自砸招牌的蠢事。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它当年的丰功伟绩已经淡忘了,可对那荒唐事件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指点起来,如数秃头上的虱子。

  这个荒唐谬误源于论坛对1948年11月3日的总统选举的报道。报纸的通栏标题:“杜威打败了杜鲁门”——正好和选举结果相反,白纸黑字,指驴为象,弥天大谎比它的摩天大楼还高耸入云。

  1945年,罗斯福总统在任上逝世,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杜鲁门继续罗斯福的新政策(New Deal)。总起来说,新政策体现在:对于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比较温和;对经济、金融采用政府干预、调节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改善民众困境等各个方面。罗斯福的新政带领美国走出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功勋卓著。但是在1948年,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美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强国,工业、商业有摆脱政府控制,谋求自由发展倾向;国际政治气氛亦有变化,两大阵营的冷战状态令社会公众反共情绪蔓延,舆论呼吁用强硬手段对付共产主义……。许多政治评论家认为,民主党杜鲁门该下台了。

  民意调查也显示杜鲁门的支持率落后于共和党的候选人杜威,加上杜鲁门欲推动的几项政策,被法院裁决违宪而被搁置,杜鲁门政府面临屋破漏雨的尴尬。杜鲁门竞选下一任,似乎不乐观。

  《芝加哥论坛报》从不隐讳它的亲共和党倾向,在任老板就是共和党分子。在选战宣传活动中,论坛为杜威搭台造势,煽风点火;对杜鲁门则不断地当头泼冷水。报社编辑和记者,也一致认为杜鲁门死定了。

  当时的报社正遇到工会联合罢工。排版、印刷工人离开工作,报社内部人员紧张,一些新手临时顶替岗位。为了抢新闻,论坛报的一些版面事先拼凑好了。杜鲁门既然死马难医,那为杜鲁门政权料理后事的讣告也早编排停当。11月3日的上午10:30分,选举结果宣布杜鲁门胜出,《芝加哥论坛报》“杜威打败了杜鲁门”已经发出15万份,有的报纸已经摆在报摊上,有的还在运送途中。这对编辑部来说,真是当头一记棒喝。报社紧急组织人力拦截和回收报纸,将回收报纸的右上角切去作废。可是杜鲁门已经拿到一份《芝加哥论坛报》,他笑盈盈地摊开报纸(有说是嘿嘿冷笑),凸显通栏标题“Dewey Defeats Truman”,让记者咔嚓咔嚓地拍个够。杜鲁门没有对这个荒唐事件多做评论,仅是那笑里藏刀,也就足让报社同仁感到面皮都被划烂了。

  “杜鲁门笑读论坛报”,成为历史经典照片。

  杜鲁门当选大爆冷门,打破了盖洛普等三个民意调查机构的预测(Gallup,Roper,and Crossley)。后来专家们分析民意调查出现偏差的原因。

  一、调查抽样偏离了代表性。

  民意调查使用电话访问的方式进行,而当时能有一个固定的电话人士,往往是一些有固定工作、收入较高的家庭;而收入较低的族群,或者为省钱不愿设置私人电话;或者居无定所,只好采用公共电话。而这些阶层的人更倾向于投杜鲁门的票,却没有进入抽样范围。

  二、民意调查结束于选举前一个星期,没能反映最后时刻的民意变化。

  在选举中,杜威觉得自己的支持率超越杜鲁门,认为只要将这种优势保持到终场就是胜利。所以,杜威采用了保守的竞选策略,在讲演中不提争议性话题;说一些四面讨好的话,发一些圆滑空洞的议论。诸如:“农业是重要的”,“你不能在丢失了自由权利的情况下而获得个人自由”,“我们的前途就在我们的前面”……杜鲁门的竞选经费严重不足,没有搞大型巡回讲演的资本。他轻车简从,在许多小镇上即兴发表演说。他反驳杜威光明动听的空话,指责杜威回避问题不做实事(Do——Nothing),而杜鲁门敢于正视困难,实话实说(Tell——Truth)。

  杜鲁门以实干家的姿态,收复了部分浮动的民心。成效在竞选的最后阶段显现出来,而民意调查早已结账了。

  三、政治的偏见妨害了编辑的客观立场。

  大选之夜,在陆续计出选票结果的州县,已经显示杜鲁门小幅胜过杜威,论坛的编辑部宁可相信杜威一定会在最后关头压倒杜鲁门,继续印刷那预定的新闻消息。眼看那石头要砸脚了,还是把脚趾头摊在石头下。可以说党派偏见的有色眼镜,让编辑、政论家、看不到真实色彩。一位专栏评论家指出:“大多数的编辑、记者、政治评论家不看好亨利·杜鲁门,他们在报纸上、无线电台上给杜鲁门制造了不少“信任危机”。到最后,他们完全彻底地错了,这沉重的“信任危机”,转眼就砸到他们自己的头上。”

  人们在问,报纸上的白纸黑字,究竟有多少是编辑、记者凭空胡诌的故事?

  听着舆论界一片丧经声,虽然杜鲁门在公开场合一直摆出必胜的姿态,可是私下也是不停擦冷汗,心里直打小鼓。大选之夜,杜鲁门为避免落败的尴尬,避开记者耳目,悄悄躲到密苏里一个僻静小镇里(Excelsior Springs,Missouri)。他在土耳其浴室泡了个澡,傍晚6:30就早早上床睡觉了。大有一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他去吧!”的豁达气慨。早上4时左右,杜鲁门醒来,从无线电广播里知道他已经超出杜威2百万票。他对保镖说;“看来我们还得立即返回肯萨斯市,准备接受竞选胜利的祝贺。”

  而杜威的竞选班子和杜威的家庭,聚集在张灯结彩的纽约市罗斯福大饭店,彻夜未眠。随着各地选举结果陆续出炉,他们越来越紧张。杜威先是一派白宫新主人的轩昂气势,到了次日上午10:30,杜威转而祝贺杜鲁门当选,降调展现绅士的优雅风度。

  1948年的总统大选,留下好多的话题让后人议论不断。《芝加哥论坛报》不断听到人们对它的嘲笑;论坛报内部职员也不断拿“Dewey Defeats Truman”这个荒唐标题自嘲。后来,《芝加哥论坛报》把这份荒唐报纸制成黄铜纪念匾,准备在大选25周年时赠给杜鲁门。杜鲁门未能接收这份特殊礼物,就提前谢世了。铜匾就转送到杜鲁门纪念馆,悬于高堂大厅。《芝加哥论坛报》这一袒背自挞的举动,反而冲淡了人们对他们当年新闻职业操守的指责,对挽救报纸声誉却有巧妙的正面效应。

  少数的1948年11月3日的《芝加哥论坛报》,未来得及回收,流传下来,成为收藏品。在eBay上拍卖,价值约300—1500美元不等。

  余味隽永的1948年大选!自制笑柄的《芝加哥论坛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