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有堂 :南海仲裁,指馬為虎

无有堂 :南海仲裁,指馬為虎

南海仲裁的結果,太平島變成了礁,引發諸多帝國主義「別有用心」「指鹿為馬」般的議論。 

的確,說淡水豐沛,曾駐防陸戰隊一個營兵力的太平島不是島,真讓人有指鹿為馬的感覺。近幾日來媒體網上熊熊的議論,隱然在海峽二岸,不,不止二岸,還包括二岸之外的印尼、菲律賓等周邊國家在內,都燃起民族主義的烈焰。 

然後呢? 

大眾的怒火一旦燃起,便定得要找尋一個宣洩的出口。如果「對外」太難,槍口指向「內部敵人」,便成了最廉價、最快速的宣洩途徑。 

有立委試著牽拖馬英九,失敗了;今天有人翻出某台大教授的研究案,說他的資料為菲國的說法護航,「一句話影響判決」,成功了。 

民族主義的弔詭就在這兒。理論上它該能激起「一致對外」的同仇敵愾;但激情很快過去,大眾開始覺得沮喪、無力、「難道就這樣了嗎」,於是迫切地需要轉移情緒的出口。遠在天邊的大魔頭我們打不到,近在眼前的小嘍囉便成了方便好用的替罪羊。無論是泰勞、菲傭、猶太人,五四當天的「漢奸」*,大陸反日暴動裡的日產汽車,還是今天的台大教授,無一例外都是這個「恐懼─憤怒─先打再說」的產物。 

《顏氏家訓‧涉務》裡有則小故事。大意是梁朝的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外出就流行坐牛車,所以京師裡頭馬很少。首都建康市長王復,「性既儒雅,未嘗乘騎」─這寶貝從來沒見過馬。有一天他看見路上有馬「嘶歕陸梁」,便驚慌失措,:「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這明明是兇狠的老虎,怎麼說牠是馬呢! 

而我的感覺正是如此。再讓這股怒火延燒下去,這次南海仲裁指鹿為馬的結果,只怕引出來的,是「二億五千萬印尼人 + 一億菲律賓人 + 九千萬越南人 VS 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斑斕猛虎。 

*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當天,學生們把「賣國」的章宗祥打成重傷,而一旁的日籍友人中江丑吉竭力護衛章,卻備受禮遇,完全沒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