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习核心对香港特首选举的三个启示

  2016
年踏入尾声,回顾这一年政坛的变化,包括旺角骚乱后政局三分,政治新星、旧星起起落落,以及梁振英突如其来的「被弃选」,令人诧异得来亦不胜希嘘。

  这个 12 月,我一口气看了几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本是 2013
年出版的《李光耀观天下》,由历史巨人李光耀口述国际形势。李光耀认为这个世纪的世界重心在中美两国关系,故花了很大篇幅分析中国形势。从中我抽起 3
个重点,试从「习核心」的中国路线中,猜度习一人如何看待香港,对香港特首选举又有何启示。

  「反贪腐」行动已延伸到香港

  《李光耀观天下》中,李光耀说,中国共产党前 4
位领导人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像毛泽东留下了不断革命,邓小平奠定改革开放,江泽民巩固发展,胡温整合城乡差距。李光耀问,不知道习近平会留下什么「遗产」?

  编书时习近平刚上任,李光耀未来得及看清习近平动向就去世了。对于他这条问题,3
年后的今天,答案已非常明显。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成长,但其带来的腐败亦成为了中国持续成长的最大阻力。所以习近平希望留下的「遗产」,就是「反腐运动」。

  这些国家级行动看似与香港风马牛不相及,实则环环紧扣香港前途。今年 12 月 8
日,《人民日报》主要版面报导了反腐行动的新进展:华润前董事宋林因涉嫌受贿被起诉。宋林居于香港,是曾庆红的心腹,与中联办关系密切,是张晓明的忠实盟友,属梁振英集团背后的大金主。宋林案爆出已是两年前的事,今个月终于提案,足证用两年时间,习近平已经清除了阻挠其反腐的势力。

  同时,《成报》受命日夜炮轰张德江及中联办(没有高层次人物首肯,连日头版抽击国家领导人这件事绝不可能发生),指其集团「买卖港区政协官职」,接受商贾以钱财巴结,显示习近平的反贪工作已经触及香港。

  习近平要「反腐」,就得识别谁是「腐」。当老板及大金主被习派定义为该死该反的「腐」,梁振英自然命不久矣。宋林案提案第二日,梁振英就宣佈弃选。过往香港是江系利益集团「地头」,今天形势逆转,估计在可见的将来,若习有足够把握,梁振英、中联办系人马会被中央以「反贪」名义或明或暗地连根拔起,令习系重掌港区的控制权。

  香港将行中国式的「党内民主」

  《李光耀观天下》给我第二个启示,就是中国将行有限度的政治改革。李认为,中国人深信一个强大的中央会为中国带来繁荣稳定,中国既无西方民主的传统,不会走上美国每隔数年更换总统和改选国会的道路。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永远一成不变,李预测共产党会朝著更多参与式的政府发展,例如逐步扩大地方村委等基层的直接选举,或者允许省市级候选人进行有控制的竞选,但两者都会避开带来不可预测结果的自由选举。举例说,共产党有可能让
3、4 名可靠的人竞选一个重要职位,谁赢得民众支持,才有可能被任命。

  有很多香港建制派不明白共产党打算走什麽样的政治改革,仍然停留在中联办高压治港那一套,像董伯伯高呼「我们不需要有竞争性选举」,是完完全全地捉错用神。今个月
21
日,《成报》作为背后某个派系的喉舌,极罕有地出文指责董建华,指他在「团结香港基金」论坛上指有竞争性选举会令国家分裂,是逻辑错误、危言耸听、思想古老石山、一成不变。该评论认为,「竞争必定是会带来矛盾,但可以是良性」,不应该拒绝接受有竞争性的选举。

  这段评论,很明确地引证了李光耀的预测,中央对于开放地方选举抱正面态度,大有可能容许数位中央均能接受的人选在特首选举中进行竞争。

  我的看法是,中央最高一人最看重候选人的民望、找回来的班底(精英、能干)、以及其取得选委支持的能力,最后纵合分数最高者会得到中央任命。对此,不论林郑或是曾俊华,都是中央可接受的人选,不然两位都不可能攀到特区政府这个高位。不过若林郑执意起用梁营旧部,又与中联办埋堆,那就像《成报》所讲,是对林郑的「死亡之吻」。

  至于叶刘出来竞选特首,打头阵的政岗竟是「一定要为廿三条立法」,完全不打算争取民意支持,实在得啖笑。

  香港重新成为窗口 代理中国软实力

  习近平重新将视线放回香港,同国际形势不无关系。文初讲过,李光耀认为,中国以复兴中的古老强国再现国际舞台,是这个时代最触目的事情。他指出,中国会称霸亚洲,而美国会尽其所能在亚太区发挥影响力,确保亚洲不会完全被中国主导。对习近平而言,外交课题与反贪同等重要。随奥巴马重返亚洲,美国积极制衡中国,中国需提防美国与其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连成一线。

  但近期中国在外交上处处踫壁,在南海问题上与东盟不和,美国又在中国旁边以军事演习製造紧张局势,又有蔡英文、特朗普的「电话外交」,还有俄罗斯与美国关系日趋亲密等等,突显中国地缘政治危机。

  前日练乙铮先生在《一週刊》撰文发表「窗口论」,指特朗普是个难缠的反华人物,或会围堵中国,所以中国在这种外交困况下,需要香港扮演不可或缺的窗口角色,我是非常认同的。

  未来,中国将会经香港向世界出口中国软实力,藉香港的包装,将中国的娱乐、教育、历史、经商机会等向外输出。有中国公司静悄悄地买下香港英文报章、电视台,并非为了染红香港(至少不是主因,因为不必买下都已经染红),而是为取得香港娱乐分销往外国的渠道。同样原理亦放诸于「一带一路」奖学金、北京「送给」香港的故宫文化博物馆等等,都是用以向世界推广中国。

  我认为中央会收紧中联办、港澳办的权力,减低它们对香港政策的影响。同时,中央会至少在枱面上尝试重塑香港的独特性,以推广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发展文化、旅游等为特区下届首长的主要任务。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