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眼】综合外媒报导,川普总统4月将在佛州的马阿拉歌(Mar-a-Lago)川普的「冬季白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如消息属实,将是两大强国领导人首次会面,开启更广泛的直接对话,也是美中关系持续缓和演变。这一趋势的动因是川普对美国体制的屈从低头,中国频发动「利诱」攻势,也发生了预期效果。
美国体制约束川普行为及决策,体现在多方面:一、儘管川普的幕僚鹰派居多,但温和派似在白宫渐占上风。据报导,亲近川普的「经济国家主义者」与华尔街「高盛帮」温和派之间出现拉锯。迹象显示,强硬派的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Peter
Navarro)已靠边站,而主张维持现状的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柯恩(Gary Cohn)占上风,使川普政策趋缓和,降低引发贸易战的可能性。
二、川普团队频频发表缓和美中贸易对抗的言论。川普竞选期间曾一再表示,上任后将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寻求解决贸易不公平的方法,但目前态度却出现缓和。担任川普策略与政策论坛主席的苏世民(Steve
Schwarzman)说,有关中国议题,他不认为将有汇率操纵国或其它问题。他还说,中国领导层对川普任内的美中关系前景保持冷静态度,中国内部有关川普外交政策的探讨「有分寸,不像美国这麽夸张」。
财政部长米努勤(Steven
Mnuchin)也释放不急于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信号。他表示,希望进行正常的外汇市场评估,再判断中国是否操纵汇率。他相信程序,而这对中国来说是好事。因为按照美国的标准,中国的确不符合美国货币操纵国的定义。
川普的言论与政策转向,也和中国频频向川普家族发起利益诱惑攻势密不可分。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宣布,中国初步批淮与川普有关的38个商标注册,涵盖饭店、餐馆、广告等,给予川普和他家人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品牌保障。
北京这些举措被质疑是为「巴结」川普,缓解北京与华府之间的紧张,蓄意给川普家族施惠示好。还有消息称,中国安邦保险集团已与川普女婿库许纳家族达成协议,向位于纽约第五大道的一栋摩天大楼注资逾4亿美元。协议生效后,库许纳家族的抵押贷款将降至目前馀额的五分之一。虽然安邦称「消息不实」,但去年11月16日安邦董事长兼CEO吴小晖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与库许纳私人见面,引发外界联想。
另据报导,国务卿提勒森(Rex W. Tillerson)
虽为外交政策负责人,却未进入川普决策核心圈。外交决策实际上是毫无外交经验、被人称为「影子国务卿」的库许纳主导。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2月27日曾访华府,出面接待的除国安顾问麦马斯特外,另一人是库许纳,而提勒森因正出访外国而不在场。提勒森1月在参院任命听证曾扬言,要以武力阻止中国在南海造岛,不允许中国进入岛屿,展现不惜与中国一战的强硬姿态。显然,他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可能导致他在白宫被边缘化。
今年春节期间,川普女儿伊凡卡(Ivanka
Trump)曾带女儿现身中国驻美大使馆主办的春节活动,由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待。崔天凯向她介绍现场展品,伊凡卡并观赏表演。川普女儿、女婿与中国商人和大使馆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川普团队在言论和政策上对中国趋向温和谨慎的因素之一。
作为政治素人,川普的商人性格根深柢固,以「利益」衡量或将影响他的外交决策。中国成功运用丰沛的民间商业资源,包括阿里巴巴的马云向川普允诺为美国创造100万个工作机会,全面对川普和家属旁敲侧击进攻。内幕报导指库许纳参与白宫决策会议,影响举足轻重,北京藉商业利益在外交上施力,似乎逐渐奏功。
川普初入政坛不了解政治体制规则与运行,现在开始感受和学习体制对他及其团队的制约,并修正方针,正是美国健全政治制度的特点。只是家族和国家利益之间如何拿捏好,是莫大的学问和风险。作为精明好利的商人,川普及其家族难以抗拒中国慷慨大方的利益诱惑,印证中国俗话说的「逐利者以利诱之」。中国「降伏」川普似乎有很好的开始,但向来反覆的川普是否这麽容易被驯服,还须靠更多时间和案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