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平面36年新高 最极端长三角恐淹没

  

       专家指,若全球暖化继续加剧,最极端的后果是中国的长江口可能要淹没到江苏南京。

  【熊猫时报讯】今日是世界水资源日,国家海洋局发布《2016年中国海平面公报》,指出去年中国沿海海平面较常年高82毫米,比前年上升约38毫米,是自1980年以来的最高位。其中上海、浙江和福建沿海海平面升幅最大,较常年高超过100毫米。专家指,若全球暖化继续加剧,最极端的后果是中国的长江口可能要淹没到江苏南京。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主任高忠文称,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1980年至2016年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每年3.2毫米,高于同期的全球平均水平。去年中国沿海各省沿海海平面也高于常年,其中位于长江三角洲两旁的上海、浙江升幅最大,较常年分别上升102毫米和125毫米。

  海平面上升加剧颱风等气象灾害对长三角地区的破坏,如去年9月颱风莫兰蒂、马勒卡和鲇鱼先后影响浙江沿海,使当地海平面达历史同期最高,风暴潮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4亿元人民币。上海崇明岸滩的海岸侵蚀加剧,未来天文大潮期可能发生海水倒灌的情况。

  国家海洋局信息中心研究员刘克修早前表示,中国海平面上升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水增温膨胀、陆源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有关。国外科学研究机构曾模拟格陵兰岛、南极等区域的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7至10米,中国的长江口可能要淹没到南京,「当然这是最极端的情况」。

  高忠文称,中国低海拔沿海地区是气候变化的「脆弱区」,鑑于中国沿海近5年的海平面,均处于30多年来的高位,国家海洋局建议,滨海城市和滨海低地应制定海平面上升的应对策略,如整治河流、提高防护堤、下水管道。受海水倒灌严重地区,应调整供水对策,保障城市供水,也要控制城市地面沉降,减少地下水开採。

  针对滨海低地,国家海洋局认为,滨海低地拥有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滩涂资源和漫长的自然海岸,应从生态保护、滩涂利用和海岸防护三个方面採取措施,应对海平面上升,如为滨海湿地、红树林等滨海生态系统预留向陆的生存空间、加高加固已围垦的滩涂的围堤,并在围堤外侧种植植被等。

      相关新闻:

颱风海马吹袭广东,汕头南澳岛海边出现巨浪。(网上资料图片)

  海平面上升广东首当其衝 加剧风暴灾害破坏

  中国海平面高度创下36年以来的新高,较前年上升约38毫米,其中广东沿海海平面更上升了65毫米,是继福建之后升幅最大的省份。预料未来30年,广东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5至170毫米,势将加剧风暴潮与洪涝灾害的破坏。

  公报指出,海平面上升加剧广东沿海风暴潮的灾害程度,去年10月21日,颱风海马登陆汕尾,为珠三角地区带来暴雨天气,广东沿海水产养殖业、交通和堤坊设施损失严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59亿元人民币。

  另受到颱风艾利影响,去年10月珠江口海平面明显偏高,更出现海水倒灌入河流的情况,持续了45日,影响多个水厂供水。珠海亦紧急从较上游的平岗泵站及竹洲头泵站取水,以确保珠海及澳门两地的用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