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客机5日在上海首飞。(新华社)
【熊猫时报讯】中国生产大型客机C919未来投入营运后,首条航线将由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执行,从上海飞往北京。
央视报导,C919客机5日在上海浦东机场完成首飞,未来还必须取得各种资格认证才能批量生产。而民用飞机试飞取证时间约在三、四年左右,取证完才会进入商业化阶段。
在C919客机首飞后一年内,负责研製的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将启动五架飞机供需谈判。
新华网报导,东航董事长刘绍勇说,东航是C919的全球首家用户,营运后C919执飞的首条航线将从上海飞往北京。
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指出,有人说,这款大飞机在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他说,总体集成正是大飞机製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空製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航空製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代表。
叶伟宣称,为了与国际标准对接,这款大飞机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个欧美合资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汉威联合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其中,一级供应商中的国际供应商有十几个,二级和三级供应商约有数百家。
叶伟表示,「国际化的商业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全球採购是必走之路」。
据悉,目前国航、南航、海航、川航、河北航空、幸福航空、德国普仁航空、泰国都市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和平安国际融资租赁、工银金融租赁、交银金融租赁等多家金融租赁公司购买了C919。
对此,叶伟解释,中国市场是国际上最大的市场,国内需求很大。不是只有把飞机卖出去才代表国际化,「用了这麽多国际运营商、国际化人才,把产品和服务放在上海,这本身就是国际化」。
按计画,C919最早可能于2019年服役。在C919瞄准的单通道飞机细分市场中,它将向波音与空客这两大飞机制造巨头发起挑战。
备受瞩目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浦东机场成功试飞,也因此导致大量航班暂时延误。网路传言,有投机者看准这个「赚钱机会」——预知航班可能延误,购买往返机票投保多家延误险,「稳稳入袋万元」。不过,律师认为,此举操作有难度,应纯属段子。
南方都市报报导,5日下午2时许,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在持续飞行79分钟后安全返航著陆。为保障此次重大飞行保障任务,中国民用航空华东管理局曾于4日发布提醒,执飞期间,将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红色预警。
浦东机场一地勤人员透露,5日下午的确有部分航班延迟登机,部分乘客在航站楼等了四个多小时。为解决部分旅客被滞问题,上海机场集团还在浦东机场推出餐饮消费享八折优惠。
凌女士当天乘坐的航班也因此延误,「信息显示,延误原因为军事活动」。杨先生原计画5日晚从重庆江北飞往上海浦东,他乘坐的航班最后顺延了两个多小时。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师、执业律师叶竹盛认为,民航华东局试飞前已向社会通告「5日下午暂停国内航线出港」,像这种国家项目试飞、军事活动等,都属于「政策性延误」,一般是排除在各种保险理赔规定情形外的,也就是说,并不属于理赔的范围,「商家在制定相关理赔协议时,肯定会考虑到的」。
对于是否有乘客进行索赔?实际求证四家在浦东机场运营的主要航空公司,均予否认,称没有乘客进行理赔。并称,延误险保障一般在二至四小时,符合理赔时限的并不多,也没有收到合作保险公司有关乘客索赔的信息反馈。
另外,延误险多与航空公司的机票搭售,一般不单独售卖,且推出延误险的保险公司并不多。
「这样的传闻只能算是网络段子」。叶竹盛律师指出,延误险也就几百元,远远赶不上机票成本。他进一步指出,「稳稳入袋近万」,意味著要买40馀家保险公司的保险,是否有这麽多家保险公司推出该项保险尚且存疑。
(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