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教师称不知为何学中国史 学生:难道要学日本史 郝柏村:淡忘历史很危险

     【熊猫时报讯】今年以台湾高中学测“顶标”成绩,顺利被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系录取的台湾青年陈静涛受访时表示,课纲史观真的会影响下一代看两岸的角度,民进党现在执意把“中国史”放入“东亚史”,可以预期他的学弟妹,对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想法会更偏激。

  据香港中评社报导,陈静涛,1998年生,去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考上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结果却办理休学重考,今年则以学测成绩顶标,申请位于北京的人民大学金融系,六月底正式接获录取通知。

  日前台湾教育部门推出所谓的“十二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纲草案”,其中受瞩目的高中历史课纲有重大变革,必修八学分减为六学分,中国史更由一点五册的内容减为一册,且由朝代编年史,改放在东亚史的脉络。

  对此,陈静涛有感而发:“先不管课纲修订,光是在读高中时,很多同学对大陆印象很差,我因为爷爷的关系,对大陆还保有‘那是我的家乡’的想法,愿意多花时间瞭解,若没有这麽想法,不容易深入瞭解大陆,若只有靠媒体报导,想法就会更偏差。”

  陈静涛说,先前为了课纲争议,跟号称“台独”圣战士”辩论,对方竟质疑“我是中国人”这句话,认为“也不想想住在台湾这麽久,就是台湾人,怎麽还整天想‘我是中国人’。”陈静涛则反问对方“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住台湾很久,就会改变中国人的事实吗?

  对于蔡当局上台推动课纲修改,陈静涛认为,尤其把中国史放在东亚史,“只会加深分歧”。1988年出生的他也担忧,2008年出生这批小孩长大,读了民进党修改的课纲,想法可能比1998年出生更激进。“学校教育与媒体,都会影响小孩的想法与视野,现在课纲调整,搭配媒体的扭曲,必然这条路会走更偏。”

  陈静涛说,自己从小认为“我是中国人”,学台湾史,只是说明他认识居住这块土地的历史与文化,但岛内的部分人却不这麽想。“记得高中班上有位成绩非常好的学生,课堂上问老师‘为何要上中国史?’还说‘把台湾史学好就好啊’”陈静涛回忆道:结果老师竟然说“我也不知道为何要学中国史”,让他听了非常气愤,当时还曾反呛老师“不学中国史,难道要学日本史?”

  陈静涛认为,“我是中国人”这句话没有错,但更多人没有意识到,彻底“去中国化”之后,教材改变思想,更年轻的一代就不会认为“我是中国人”。

  另讯,郝柏村:淡忘历史很危险,“文化台独”后果严重

  郝柏村出席“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并致辞

  曾参加抗战的台湾退役上将郝柏村(1919年生,江苏盐城人),日前在南京出席“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学术研讨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从1894年到1937年间,日本侵略中国处于蚕食阶段,中日之间虽有过局部战役,然而中方都以失败收场。唯有从“七七事变”开始,中华民族开始了全面抗战,并获得最终的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场战争战果丰硕,废止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过去100年的耻辱都洗刷掉了,恢复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并且跻身为世界四强之一。

  98岁的郝柏村说,台湾人民是抗战最大的受益者,但两岸由于政治情势的变化,抗战历史的传承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以致现在台湾人对抗战历史十分冷漠。他以“台湾光复节”为例,指出10月25日是中国战区代表在台湾接受日军投降、宣佈台湾重归中国版图的日子,被定为“台湾光复节”。过去国民党执政时,每年的光复节都会放假,现在却被取消。

  郝柏村表示,希望两岸的年轻世代能瞭解抗战故事,瞭解台湾并非与抗战无关;淡忘历史是最危险的事,“文化台独”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呼吁採取具体措施,让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瞭解到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光荣和责任。

  郝柏村,不仅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台湾退役将领,也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在台当局“行政院长”任内,批淮成立了陆委会和海基会,参与和见证了“九二共识”的形成过程。可以说,郝柏村过去对两岸的交流互动与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仍积极建言献策,不愧是一位两岸和平的使者、令人尊敬的老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