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民望急升,日后钦点操作会否更有恃无恐?

 

  【熊猫时报讯】林郑民望上升,对于香港整体来说,无疑是出乎意料的好事。不过,由中央钦点的人出任特首,真箇应验了「民望如浮云可升可跌」以至「选前民望稍低也不紧要」的论调,这会否意味著,日后钦点操作更加有恃无恐?以至林郑背后的「钦点集团」可记大功?

  港大民研显示,林郑最新评分高达63.7分,较上任前大升11.5分,虽然仍低于曾荫权和董建华上台一刻的72.3分和64.1分,但恰如林郑回应说:「好耐无见过六字(头)!」诚然,这绝对值得她喜上眉梢。

  为何林郑民望能够大幅反弹?

  一大主因,乃受惠于所谓「蜜月期」。事实上,过去几届香港特首,上任初期的民望普遍高企,另外其他地方的总统或总理、首相等等皆然;姑勿论往后每每高开低收,但可肯定的是,「蜜月期」确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过,对于香港来说,情况则较複杂一些,因为这涉及一个「抗拒期」,而现在则踏入了「接受期」。对于林郑,有鉴她的「被钦点」本质,市民初时难免感到抗拒,当时许多民调便不约而同地反映此点;可是,随著一切尘埃落定,市民就不得不无奈接受这个事实,开始转为所谓疑中留情,暂时倾向相信这位新特首。由「抗拒期」到「接受期」,正是人类面对不想面对的事情的一种心理变化;或许是种不幸,这个状况被林郑背后的「钦点集团」准确言中。

  当中,有一点非常值得补充,因为坊间似乎忽略去了,那就是高民望地落败的曾俊华并无採取甚麽政治抗争行动,否则的话,市民对林郑的接受程度肯定更低、抗拒程度肯定更高。譬如说,今年的七一游行主题口号毫不叫座,甚至竟然要拿出刘晓波这个无关港人切身、甚至带点「大中华胶」反本土思潮的议题,游行人数惨淡收场绝对可以预期;反之,假若曾俊华败选后没有离开舞台,而是好像其他地方的选举般,高调指摘选举结果被操纵(rigged),试问七一当日林郑还可安然上任吗?政总外面恐怕另有一番景象。然而,话说回来,曾俊华隐循至今或是一种「潜龙勿用」玩法——始终,曾俊率要争取中央支持才有可能成为特首,他不是一位反对派,煽动群众反对林郑肯定不在他的考虑之列。

  有鉴于此,林郑民望成功止跌,基本上是顺理成章的。

  此外,林郑上任之后慎选战场,没有再在「港独」之类问题打转,而是转攻获得广泛共识的教育议题,则更有利她的民望谷底反弹。的确,停止与黄营包括深黄阵营针锋相对,由跟全体议员一起拍摄大合照,没有将DQ案的涉事者排除于外,到答问大会时站在立法会主席旁边,而非地位超然地抢先抢前,最后还来个左中右一致支持增拨教育资源,告别「为反而反」或「议而不行」的状况,凡此种种,都有助于重新塑造行政立法、以及建制与非建制之间的关系,真真正正做到休养生息——前任梁振英所说让教育界休养生息,换到林郑上台则是有了全新的演绎和应用。相对地,有关「港独」的大辩论,林郑就鲜有主动挑机,不似其他深蓝者常常挂在咀边。

  可是,如前所述,民望往往高开低收,到底林郑「蜜月期」又可持续多久?高铁「一地两检」的大战,很快便将正式展开——这个战场,无疑是林郑不能迴避的,究竟她会怎样应战?众所周知,稍一不慎的话,便很容易输凸民望。除此以外,23条呢?政改呢?甚至国教呢?或者退一步的发展与保育矛盾?医疗融资?退休保障?类似战线,林郑迟早都可能要面对,并且是不能不接战的。(当然,即使曾俊华当选,他亦须处理有关问题。)说到底,教育一战林郑绝对挑得好、亦赢得漂亮;但到了她不得不打的战事,林郑又会否漂亮胜出?

  西九故宫这个很大可能被钦点的战争,她曾弄得焦头烂额;这位被钦点的特首,将会怎样打另一场涉嫌被钦点的「一地两检」战争?这才开始见真章。箇中,她的民望会否继续高企?还是终归离不开地心吸力般的命运?或许,香港市民都乐见其成,正如最新民调所示,大家似不介意她的「被钦点」「原罪」——只不过,如果林郑大获成功的话,「钦点集团」则可得逞邀功了,而钦点论也恐被进一步确立了。

(香港10)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