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日益普及,美国空军担心可能形成安全隐患,空战司令部希望,能获淮对构成威胁的无人机採取行动。图为贝特耳实验室研製出的「无人机剋星」,能藉由截断无人机与操控者的讯号联繫,让无人机失控著陆。(图/贝特耳实验室)
【熊猫时报讯】民间无人机愈来愈普及,令美国空军不堪其扰,最近发生了两起事件,都和无人机干扰军方作业有关,其中一起甚至涉及F-22「猛禽」(F-22
Raptor)战机。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Air Combat Command)希望,能获淮对这些无人机採取行动,在有必要的状况下将它们击落。
美国空战司令部司令霍姆斯(James Holmes)向《航太周刊》(Aviation
Week)透露,最近一架F-22战机要降落时,差点与一架小型商用无人机相撞。就在同一星期,美国空军安全人员亲眼目睹,一架民间无人机飞越基地周围。
儘管让无人机飞越美国空军基地是非法行为,但要实际採取如瘫痪无人机,或击落无人机等行动,却是联邦业务范围,目前唯有联邦机构才能这麽做。
霍姆斯指出,在最近的两次事件中,美国空军都没有合法权力採取任何行动,更别说是击落它们了。
霍姆斯说,想想万一有人出动数百架无人机,利用小型武器攻击F-22战机,会是什麽情况。而一架F-22身价高达2.5亿美元(近76亿台币),民用无人机的价格却愈来愈便宜。
像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IS)便利用坊间常见的民用无人机,来投掷手榴弹,或是自製的土製炸弹等,来发动攻击。
而美国科研机构贝特耳实验室(Battle Labs)已经研发出外形有如步枪的「无人机剋星」(DroneDefender),透过无线电控制频率,或
GPS 定位讯号,截断无人机与操控者的讯号联繫,让无人机失控著陆,但能保持飞行器机身完整,以调查违规原因。它的最远操作距离可达 400
米,使用者能选择干扰哪种讯号,或是干扰半径400米范围内的所有讯号。
如果霍姆斯真能得偿所愿,或许未来能看到美国空军手持「无人机剋星」执行任务的画面。
(中时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