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蓝雨
本月内地最大的焦点,莫过于14日至15日第五次中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这个最高级金融会议,不仅决定中国金融改革的方向与突破口,也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与过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参加,还有反贪机构包括王岐山也有参加,这种出席领导规格级别之高是史无前例的。传统上,金融工作会议一般由总理,副总理负责。本次金融会议既然与众不同,自然透露出很多新的信息。外界也有不同动作折射出对金融会议的反应。
先大概介绍一下本次会议的要点。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要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并强调实体经济以及加强“党的领导”;指出二,中国将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
以上二点折射出防范系统性风险,强化金融监管的会议主题,内里大有乾坤。
第一点,
强调实体经济,是对过去大力倡导互联网+的纠偏,其实互联网+固然是潮流,但那基本是私有企业占主导的潮流,国家大力倡导显然是主次不分,唯有实体经济才是以国有企业为中流砥柱的主体经济。事实上,互联网的话语权,就掌握在少数富豪手里,推动互联网发展,未必需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富豪们要想赚钱,自己投入便是。特别指出的是,若虚拟经济与金融结合,将会产生国家未必能控制的化学反应–例如虚拟货币。没有实体做根基的虚拟货币无须形成泡沫,因为其本身就是泡沫。习近平的第一点,其实向外界传递了很多投资信息,也指明了方向。同时强调了党的领导。
第二点, 新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一个决策机构,统领一行三会。特别指出的是监管问责,以整治过去的金融乱象。
自2012年第四次中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变化一是中国经济呈现“三叠加”特征;变化二是中国内外经济形势暴露新问题,工业产能过剩,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矛盾突出;但最大的变化,则是中国金融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在此之前,金融系统的官员一再强调降槓杆、摸排底数,先声夺人。但问题是系统性风险来自于哪里?到底是内因,还是外因?是政策导致的,还是腐败形成的,恐怕是见仁见智。
从国际大鳄密谋沽空人民币到巨额资本持续外流,从影子银行空转到互联网金融骗局,从股灾危机到经济哗变,从内外勾结操纵到监管层监守自盗,从银行体系的假理财到保险系统的乱象丛生,各种人为的问题近年屡屡爆发,导致国家和人民损失惨重。
而杠杆过度会带来系统性风险,特别是当今房地产和金融业不仅杠杆过度,还互相交叉,风险呈放大性。一旦国际金融危机或金融大鳄来袭,必会引发危机,以房地产与金融在中国经济的占比,中国经济必受重挫。所以,经济维稳其实是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的主线。
中国总理李克强就在会议中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不断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话虽然这样说,但无法掩饰过去几年来经济的问题突出存在。
有一个细节说明本次金融工作会议的不同寻常,就是召开时间的推迟,最早的传闻本应在2016年召开,那为何推迟大半年召开呢?是金融工作问题没有迫切性?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笔者认为,在离十九大召开前的时间召开,为十九大打头阵,更能突出金融工作会议的重要性,同时说明,金融工作已经不是纯粹经济事务,金融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故必须要由党领导,而金融稳定自然离不开反贪机构参与负责问责。
为何金融工作必须由党领导呢?皆因过去金融领域出现金融寡头,例如能调动过万亿资金,拥有400亿身家的金融寡头肖建华等,这些富可敌国的金融寡头,已经危害到国家的根基。
金融寡头之外,还有金融吸血大鳄,很多排上富豪榜的富豪,靠银行贷款,而且是过度举债,发展个人经济,宛如国家银行是他们的“私有银行”,钱要多少有多少,金融吸血大鳄拿着国家的钱,全世界撒钱投资,进行海外扩张,赢了壮大自己的企业王国,输了成为银行烂账,国家买单。这是造成国家外汇过去几年严重流失的主因。同时投资一些娱乐足球项目也可以理解为洗钱。
这些人利用各种渠道从银行、保险等系统借入大量的资金,将风险转嫁给国家。令当局在调查他们时,不得不相当谨慎,担心引发火烧连营式的雪崩效应,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中纪委打虎的信息来看,各级官商勾结不断升级,政商人士深度勾兑,已逐渐形成中国式寡头,不仅操纵政治人事,亦左右国家经济命脉。习近平早前提出官商之间要「清」,实际上是对这些人提出严正警告,
此外是股市里金融杠杆问题十分严重,同样是拿着国家的钱到股市兴风作浪,输打赢要,国家蒙受风险。
其实,早在14日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还有一则震撼的财经新闻,就是万达集团打包出售旗下文化旅游业资产予融创,其中包括王健林曾号称不让迪斯尼赚钱的万达乐园项目。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融创透露了一个细节:将向卖方万达借贷296亿元,支付其中近47%收购代价,即是万达借钱给融创买自己的资产,这也就是说万达自己卖给自己。他这样的做法可谓是“震惊”了所有的朋友圈。
按照王健林的说法,这是万达减轻商业资产负债表之举。这样做的好处是,万达欠的银行贷款也基本上都能还完,整个商业模式在变轻。也就是说,王健林的整体策略就是:去杠杆,往轻资产靠拢。但正如硬币有反正面,如果说,作为卖家王健林是在拼命降杠杆,那么,作为买家融创的孙宏斌来说是不是在拼命加杠杆呢?如果说王健林做法对的话,那么,孙宏斌或许就是他的对立面了。果真如此吗?有些事情往往不是非黑即白,永远都有一个“灰色地带”。
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追根溯源找到一则新闻,大家恍然大悟。
中国银监会6月20日通知几大国有银行称,万达集团的六项海外并购交易,属于去年实施的政府资本管制措施的约束范围,要求这些银行暂停向其发放贷款。这则新闻在7月17日才见诸媒体。
这有力地解答了谜团。这项消息反映万达的海外并购贷款,已给中国内地监管层紧盯;万达内地投资一旦遭到停贷,再加上万达负债率一向不低,集团随时面临资金链突发紧张,所以,在此风险下,万达紧急卖资产减债,似乎也符合逻辑。
7月18日消息,万达多只债券大跌,16万达01跌4.24%报90.01元,16万达02跌0.63%报94.51元,15万达01跌0.62%报96.4元。标普将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列入负面观察名单,评级为“BBB-”。
还有一个新闻,就是处于新闻漩涡的海航集团已经抵押了15家上市公司,至少240亿美元。本来股票抵押或抵押贷款是常见的融资方式,但海航此举与万达抛售资产,让人联想到本次金融工作会议所指。海航是融资填借债;万达是赶在危机前转型,但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去杠杆。
其实,高负债是一把双刃剑,当经济高速增长,信贷处于扩张阶段,通过高负债可以加速资产扩张速度,而当信贷步入收缩调整期,甚至可能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时,高负债率可能是自宫的利刃,此时安全第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底层做生意,高层做交易,背后或许还有更深的玄机,不管怎样,万达快速出手肯定是嗅到某种味道了。有人提出,巨头们清仓是为避免政治风险,甚至不排除是在政治压力之下所为。早前福建首富、地产开发商黄如论就因行贿问题被查。黄如论旗下的世纪金源集团在北京、福建及云南等多个省市有大量地产项目,尤其是在北京,黄如论拿到了海淀区大量的优质地皮。
可以说,杠杆的高度危险性已经触动最高领导层神经。
从国际对比来看, 中国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 GDP 的比重, 2015年达到5.5%; 日本在房产泡沫最严重的1989 年,
居民新增房贷占当年GDP的比重也未超过3.0%.美国金融危机前新增房贷/GDP 峰值为8.0%,
而中国2016年上半年新增房贷与公积金贷款占GDP比重已达8.6%. 中国的房贷余额/GDP目前约25%, 已达到日本90年地产泡沫顶峰时的水平.
中国房地产总市值佔GDP的比例为411%, 远高于全球260%的平均水平.
所有金融危机的本质都是债务过多的危机, 无论2008年次贷危机, 还是2015年中国股灾, 高杠杆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表面上银行甚至对二套房要求70%的首付款, 中国的购房杠杆并不高. 但这一数据具有欺骗性, 中国的家庭部门负债被低估: 很多年轻人买房, 不仅借了银行的贷款,
还借了父母, 岳父岳母的钱, 甚至借了影子银行资金。
而影子银行的危害,已经远远超出其正面作用。
房贷风险曾导致美国2008年的次房贷金融危机,那次危机最终席卷全球。因此, 影子银行的过度活跃,敲响了其实是中国金融领域的警钟。
“影子银行”也称“地下钱庄”,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呈现野蛮增长局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金融稳定。据报道,单单公安、海关系统查获的地下钱庄就高达上万亿元,中国外汇储备一度急剧下降。当局为了阻止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不得不祭起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包括管控居民换汇和企业对外投资。这场人民币汇率大战至今胜负未定,但问题是国际大鳄为何会盯上人民币呢?为何又有这么多资金外流呢?
影子银行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与传统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具体指那些脱离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借贷平台,包括“灰色”的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英国《电讯报》7月17日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影子银行运作规模数据显示,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比此前预期高出两倍之多。
报道称,中国银行资产规模已接近38万亿美元,而在金融市场边缘的隐蔽活动的暴增为央行敲响了警钟。这就意味着,2015年年初经济下滑以来开启的“信贷狂潮”也不稳定。从央行公布的2017年金融稳定报告看,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比其他所有商业信贷机构的活动范围都要大。
英国媒体7月17日称,习近平主持金融工作会议时,对影子银行活动的激增极为愤怒。十九大之前,金融稳定已经是中共领导层工作重心之一。
中国正在遏制影子银行活动,担心违约增多将会引发恐慌并破坏银行体系稳定,但考虑到这种打击或会造成市场动荡。习近平同时要求头脑冷静,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揪出“僵尸企业”。金融安全已经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正是习近平亲自出席金融工作会议的真正原因。
中央领导层愈发担忧经济增速骤减以及金融体系面临的压力,所以不得不加大对影子银行的防范和打击力度。中国人民银行也已释放信号,有意软化对信贷市场的管控力度,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层面,努力阻止在十九大之前出现银行间的流动性风险的冲击。
此外,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也就是说,那些未能及时找出和防控风险的中共官员将会被视为“渎职”。这也正是中纪委史无前例出席金融会议的真正原因。事实上,金融领域的乱象横生,与监管人员有关。
比如两年前的内地股灾,短短两个多月跌了约四成,迫使当局採取前所未有的救市举措,防止发生系统性危机和市场恐慌蔓延。但国家在救市,硕鼠在抢钱,原本肩负监管之职的证监会官员却成为监守自盗的小偷。还有一些贪官、巨鳄形成的利益集团,利用保险平台输送利益,赚钱藏钱洗钱,原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对此明纵暗护,不断给其打开方便之门。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金融业虽然迅速膨胀,但形成为数不少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阻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巨大阻力,而且这些利益集团不仅包括权贵,还有国际跨国资本参与其中,已成为全球性的巨鳄,这些人不仅严重损害中国政治生态,掠夺国家财富,还在国际资本市场兴风作浪。
理论上讲,中国银行如同代理商,买方只承担风险。而实际上,公众购买金融工具,错误地认为他们总会得到金融援助。这正是中国金融体系的致命弱点。总理李克强也已告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当下这一微妙关头,不宜监管过度,必须审慎得当。中国官方媒体遂解读认为,金融稳定是当前第一要务,重要性高于债务控制。
普遍的猜测认为,在中国的国有控制体系中,不会发生金融危机,至多是逐渐丧失一些金融活力。不过,如果中央不能抓住改革的攻坚点,经济增长率在2020年初可能会跌至2%。从此次央行公布的影子银行数据看,中国可能很难看到自己的“明斯基时刻”(即在信贷周期或者商业周期中,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
笔者认为,打破利益固化,部门分割管理,为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交接提供条件,适应新形势发展,是未来金融管理工作的一大挑战。
最后一提的是,美国华府智库卡托研究所货币研究副主席、高级研究员詹姆斯•道(James
Dorn)6月末曾在传统基金会研讨会上告诉中方学者,经济增长放缓、影子银行系统等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不过,在应对这些问题方面,中国央行管理经济的总体工作出色,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低水平,而且也没有陷入类似于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那样的危机。
(2017.7.19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