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大笔杆子」再出招

  《庆亲王》一文曾引起海外媒体诸多想像。

 

 习骅撰写多篇重量级反腐文章。

  【熊猫时报讯】中纪委主办的《中国纪检监察报》近期开设「我与这五年」专栏,相继邀请周恩来秘书纪东、著名作家二月河等名家撰文,昨日就迎来中纪委「笔杆子」习骅。据专栏作者信息显示,习骅已从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调任驻审计署纪检组副组长,此前曾发表多篇重量级反腐文章,「庆亲王」、「铁帽子王」等热词均出自其文。

  据内地媒体报道,习骅是中纪委出了名的「大笔杆子」,早在2013年8月就开始在中纪委网站刊发文章,截至目前共有30馀篇文章刊登在中纪委官网上,包括《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雍正如何让官吏为国家做事》、《皇帝的伙食费到底多少?》、《「癸酉之变」与嘉庆帝的反思》等重量级反腐文章,而这些文章刊发后均曾引发热议。

  借古鑑今 点名批「老虎」

  中纪委主办的《中国纪检监察报》专栏作者信息显示,习骅目前职务是中纪委驻审计署纪检组副组长,意味其职务有了变化,他此前为中纪委驻国家铁路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长。公开资料题示,习骅曾长期在中纪委派驻机构任职,有多年「反腐一线」工作经历,在国家铁路局工作前,习骅被派驻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担任纪检监察室主任。

  习骅在昨日刊发的《人心凝聚起来了》文章中,从自家小区附近一家饭馆的今昔对比着眼,讲述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虽然文章不长,但文中那个时刻关心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退休警察令人深刻印象。此前有媒体报道,习骅大学时就读的是中文系,后取得北大法学博士,多年工作中实践感触和文学才华,使其成为中纪委的「笔杆子」。

  十八大后,习骅多次发表历史故事类文章,多以轻鬆笔调通过众多历史人物故事,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其中《大清「裸官」庆亲王的作风问题》是被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一篇。除了从中外历史中找寻借鑑,习骅文章也会直陈时弊,文章中曾点名批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吕锡文、艾宝俊等「老虎」。

  看像说故事 实是写时评

  习骅认为,在群众害怕反腐会停息时,事实是最好的宣传武器,有两个指标凝聚人们的思想感情。一是打老虎不存在「铁帽子王」,不会重开中国历史上「刑不上大夫」的恶例,根据是周永康、徐才厚、薄熙来的倒台。二是打老虎绝不「看人下菜碟」,更没有选择,只要腐败,迎头就打,眼睛都不眨。证据便是打老虎覆盖31个省市区,个个都有。

  在习骅文章中出现的「庆亲王」、「铁帽子王」也引起海外媒体关注,甚至「对号入座」。对于这种情况,习骅此前受访时坦言,「这说明大家在思考,这就是我写作的初衷」,「(他的文章)看起来是在说故事,其实我是在写时评」。他又透露,「领导们都很支持(他的写作),认为把党中央反腐倡廉精神用这种方式传导出去是一项有益工作。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