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闽执政间频下基层,关心百姓温饱。
【熊猫时报讯】习近平早年在福建工作长达17年,其所到之处均留下为人称道的政绩。在主政宁德期间决心把查处干部违法违纪佔地建房问题;担任福建省长期间则打响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第一战,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倡导实行「一栋楼办公」,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解决外商投资审批慢、审批难。
宁德地区的干部队伍当年佔地建房问题严重,习近平到任宁德的第一轮调研就决心把查处干部违法违纪佔地建房问题作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一次会议上,针对有干部提出清房问题牵涉太大,习近平明确指出的就是「要紧紧盯住400多名处级干部」。他对时任宁德地区纪委副书记张经喜说,「你们是愿意得罪两三千名的干部,还是闽东270万人民?」
打响治理餐桌污染第一战
担任福建省长期间,习近平打响全国治理餐桌污染第一战,强调「餐桌污染问题若得不到解决,我们就无法向全省人民交代,就意味着失职」。时任省食安办主任锺安平回忆,习近平曾在会质问「为何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并认为问题就出于体制机制,及后制定治理餐桌污染工作方案,设立省食安委员会,建立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
福州前副市长龚雄回忆,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针对外商投资审批慢、审批难,习近平倡导实行「一栋楼办公」,各部门办事窗口集中于一栋楼,全部手续不用出楼即可办成,投资项目审批做到「马上就办」。从「一栋楼办公」推开,福州出台一系列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的举措,还形成现场办公解决企业问题的机制。
另讯,福建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近日刊发三篇报道,讲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时的故事,32名老下属现身报道中接受採访。据老下属忆述,习近平在闽执政期间勤俭爱民,就任宁德地委书记时的办公室、宿舍未做翻新,平日伙食也是在食堂排队凭饭票打饭,任内更勤下基层,几乎一半时间在下乡,时刻记忆百姓温饱。
《福建日报》的报道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分党建篇、改革篇、开放篇。32名习近平的老下属既有习近平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福州市委书记时,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钟雷兴、时任宁德地委常委、统战部长姚智梅、时任福州市委副书记方庆云、时任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文贵等领导班子成员,也有大量基层干部。
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在马尾海关调研
习近平1985年起在福建工作17年,1988年以34岁之龄赴任宁德地委书记,成为当时宁德地委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个。时任宁德地委统战部长姚智梅回忆,「习近平的工作和生活作风,简朴得出乎我们意料!」到任那一天,习近平和省委组织部人员没有搞欢迎仪式或任何排场,直至地委办人员通知地委干部「新书记来了」,大家才获悉习书记到了。
要求办公条件不能变
到任后,习近平要求办公条件都不能变。办公室、宿舍不做翻新,宿舍里只放一张床和一个写字台。他的用车和驾驶员,也是从前任手中接下的。平时,习近平就在地委食堂里排队凭饭票打饭吃,理髮也就在行署边上的一间小店里。这期间,后勤部门多次提出要给习近平开小灶,但都被拒绝,「这样吃饭很好,和大家一起,可以了解情况」。
姚智梅说,基层是习近平去最多的地方。时任宁德地委政研室副主任李金煊也回忆说,「只要不开会,一有点时间,习书记就要下乡去,一年里半年的时间都在下乡」。他说,习近平心里总是记挂着老百姓吃得好不好,住得暖不暖,每到一村都要走村入户到老百姓家里实地察看,到闽东后不知道「掀了多少锅盖、掀了多少桌盖、掀了多少铺盖」。
习近平第一次去屏南调研时,当地老百姓拿出艾叶蛋招待︰用艾草熬出的汤汁,衝进打散的生鸡蛋里,再加白糖搅拌,是当地招待贵客的「最高礼节」。工作人员担心习近平喝不惯连忙阻止。习近平摆摆手说,「要是不喝,老百姓就觉得你是官,你和老百姓就有距离了」。他二话不说把艾叶蛋喝下去,老百姓很高兴,一下子就和他熟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