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里夫与莫迪“世纪一握”,握出事了。
评论员 蓝雨
据新闻报道,巴基斯坦最高法院日前褫夺总理谢里夫的国会议员资格,其后谢里夫自行辞去总理一职。消息一出大家颇为诧异,特别是在巴印冲突未停,中印对峙未消的形势下,有“巴铁”之称的巴基斯坦,政局如何令人关注。那么对于巴铁,大家了解多少?
不妨从头开始,先了解一下谢里夫。
巴基斯坦有两大家族。一个是布托·扎尔达里家族,一个就是谢里夫家族。布托家族的势力主要在巴基斯坦商业中心卡拉奇市和信德省;而谢里夫家族的大本营则在东面,是巴基斯坦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和权势的家族,并号称“第一家族”。
作为“第一家族”所在的东面,就是著名的旁遮普省。旁遮普省的地位,相当于英国的伦敦,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的旁遮普省,几乎独自扛起了该国的经济发展:GDP贡献率占该国60%以上,生产全国近80%的粮食,集中了几乎所有大型工业园区。
更重要的是,旁遮普省分量之重,还在于其军政影响力。如果说卡拉奇市是巴基斯坦的商业中心,那么旁遮普首府拉合尔市就是政党活动中心、拉瓦尔品第市就是军事活动中心——巴参谋长联席会议、陆军总部都集中在这里,集中了巴陆军9个集团军中的6个。
外界有一说,即“赢得旁遮普省,就等于赢得巴基斯坦”。因为,在巴基斯坦的政治、经济、社会,甚至各个领域,旁遮普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存在。而恰巧,旁遮普省就是谢里夫的大本营,谢里夫在此深耕多年,势力庞大。
早在1939年,老谢里夫就创立了伊特法克集团,其后发展成拥有包括17个制糖厂和钢铁工厂等在内的工业巨头。谢里夫家族是巴基斯坦最著名的商业家族,类似香港的李嘉诚家族,李兆基家族等。谢里夫是名符其实的“富二代”。
谢里夫在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涯,有三次起伏,即三次担任巴基斯坦总理,但三次都没完成任期。
在谢里夫的三个执政阶段,他都不遗余力地强化旁遮普省成为其本人的政治大本营。
在1990年首次执政期间,谢里夫掌握了中央政府,并开始剪除在旁遮普省的异己者。1997年,谢里夫再次当选时,又任命其弟沙巴兹·谢里夫为旁遮普省首席部长。
谢里夫的政府,被称作典型的“旁遮普省人主导”的机构。他主政期间,包括总理、总统、参谋长、参议院主席等政府要职都由旁遮普省人担任。
世界上凡事皆有因果,谢里夫的三次政治起伏,与巴基斯坦的政治实情有关。前面提到谢里夫既然在巴基斯坦举足轻重的旁遮普省拥有超级势力,为何仍然无法掌控巴基斯坦政局呢?显然有一股更超级无敌的势力在背后掌控巴基斯坦政局。这就是巴基斯坦军方。
外界说“赢得旁遮普省,就等于赢得巴基斯坦”。笔者却说“赢得军方支持,才能赢得巴基斯坦”。
谢里夫三次跌宕即三次执政,三次下野,还曾流亡海外,这些均与军方有关。
回顾谢里夫的三次总理任期均未完成的生涯:
谢里夫任职总理分别是1990年,1997年,2013年。被罢免时间是1993年(因涉及贪污罪),1999年(在军事政变中被推翻),2017年即近日,被最高法院五名法官一致通过以「不坦白及不诚实」为由,取消谢里夫的国会议员资格,从而令他不能再担任总理。法院又要求国家问责调查局立案调查谢里夫及其子女是否贪污。这是谢里夫第三次未完成任期就被拉下台。
从最高法院的调查情况看,谢里夫家族应有贪腐行为,否则最高法院不会轻易作出这个裁决,谢氏也不会如此顺从接受裁决。然而,贪腐只是谢里夫下台的表层原因,根本原因还是他与军方利益发生衝突。由6个人组成的调查小组不但得到最高法院支持,成员中亦有巴基斯坦军事情报机构代表。
在巴国,军方永远在背后控制国家权力,军方有时选择与自己利益相一致的代言人出任总理,如果没有合适的代言人,军方人士就会直接走上前台。如果军方认为总理与军方利益不一致,便会毫不犹豫将其赶下台。
谢里夫是巴国平民政治的代表,与军方利益发生衝突便成为必然。在其第一任总理期间,便接连与三位陆军参谋长发生衝突;第二任总理期间,更是被军方发动政变直接赶下台,驱逐出国,流亡数年。如今,虽然巴国经济发展迅速,恐怖主义事件大幅度减少,但谢里夫仍然要下台。
纵观亚洲多国,军人在背后控制国家权力的,不仅是巴基斯坦,还有泰国,缅甸等,这些可是采纳“西方民主体制”的国家。但其实,就算是美国,背后控制国家权力的也不是总统。是权贵家族,商业家族。这些家族用代理人控制着参众二院。决定美国的政策走向。“民主选举”实质是外卖店里的A套餐,B套餐的选择,选A抑或选B,大众有选举“权利”和投票“自由”。而美国去年出乎意料被在外卖店摆地摊的特朗普“抢走了生意”,美国大众厌倦了外卖店里的A套餐,B套餐,都跑去帮衬地摊(特朗普)了。
这就是“民主世界”的现实。拨开“民主”的外衣,里面都是权力斗争与利益集团的较量。
其实,谢里夫下台,是他自己给自己埋的“地雷”。2014年5月26日,莫迪政府搞宣誓就职仪式,邀请谢里夫赴约,在莫迪宣誓之后,外界捕捉到“世纪一握”,但正是这一握,谢里夫赢得了面子,失去了里子,失去了巴基斯坦军方的信任,为今天下台埋下了伏线,谢里夫自己酿造了苦果。
谢里夫希望与印度和平共处,可是,巴基斯坦的军方与武装组织却不是这样想。两人第2次会面之后,军方对谢里夫已忍无可忍,与谢里夫的关系愈趋不和。不过话说回来,巴基斯坦军方的想法,符合中国利益。可以说,失去军方的信任,才是导致谢里夫被弄下台的真正原因。
回到巴基斯坦的政局,笔者看谢里夫下台,不会影响中巴的国际友谊。巴铁没有变。最新的消息是谢里夫的弟弟将会接任。这说明,军方势力要把政治动荡降至最低,依然顾及旁遮普省的势力。这是一次权力妥协。巴基斯坦不会改变任何外交政策。
怪只怪谢里夫自己没有洁身自好。外媒传谢里夫下台,中巴关系要生变是纯属瞎扯淡,更用谢里夫影射中国,显然是别有用心。中巴铁的很,这铁的根源就在于巴基斯坦军方是中国的好兄弟,好哥们!
(2017.8.2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