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缺席 美司令指北极海将成“俄版南海”促美加入公约

 

  中国为了国家利益,要争北极圈话语权,定期前往当地执行「科考」任务已成为必然。图为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7月31日进入北极圈,在「雪龙」号上围成圆圈合影的画面。(图/新华社)

  中国科考船「雪龙」号7月31日已进入北极圈,执行中国第8次北极科考任务。中国官媒指出,这次任务与以往不同,主要是满足国家需求,开展业务化观测,并提升中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话语权。图为「雪龙」号2016年8月在第7次北极科考任务中,靠冰停泊进行长期冰站作业的画面。(图/新华社)

  【熊猫时报讯】北极蕴藏丰富的能源与矿物,随著气候暖化,逐渐褪去冰封的外衣,领土争议的时机也逐渐成熟。

  据美国《防务一号》(Defense One)网2日报导,美国海岸防卫队司令祖肯夫特(Paul
Zukunft)在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的会议中指出,北极目前的发展“酷似南海与东海”。

  祖肯夫特说,俄罗斯宣称拥有北极海大部分海域,而且主权一路延伸到北极。它身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Law of the Sea
Convention)签约国,已提出这主张。

  「海洋法公约」在1982年达成决议,并于1994年经第60国签署后生效。公约对「群岛」定义、专属经济区、大陆棚、海床资源归属,以及海洋科研与争端仲裁等,都做了相关规定。而菲律宾就是援用这公约,指中国侵犯它的“南海主权”,并要求南海仲裁庭做出仲裁。儘管它最后推翻了北京的九段线主张,但中国已拒绝接受。

  祖肯夫特指出,中国也在北极圈频频现踪。他说,中国已建立了模式,定期会在美国延伸的大陆棚执行科考任务。

  中国频赴北极争话语权已形成固定的模式,引起美方关切。图为中国第7次北极科考队2016年8月进行首次冰站作业,队员在冰上打孔,准备安放温度链浮标的画面。(图/新华社)

  祖肯夫特强调,这对美国来说是大事,因为这延伸的大陆棚蕴藏了多达全球13%的石油、约世界1/3的天然气,还有价值约1兆美元即将可供技术应用的稀土金属。

  而中国破冰与科考船「雪龙」号7月底已进入北极圈,执行中国第8次北极科考任务。据新华社报导,这次任务与以往不同,主要是满足国家需求,开展业务化观测,并提升中国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话语权。

  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徐韧指出,唯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有话语权。他并表示,「这只是开始,作为业务化调查,以后可能每年都这麽做下去」。

  此外,「雪龙」号在这次北极科考中,要首度试航西北航道。而所谓的西北航道,是指从大西洋中的格陵兰岛出发,经加拿大北部的北极区域,到太平洋东岸阿拉斯加的航道,是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最短的航道。

  徐韧强调,中国虽然不是北极国家,但无论从经济、气候,还是资源开发角度看,北极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他并指出,「从上海出发,走东北航道到欧洲,走西北航道到美洲,大概能缩短25%-30%的距离,经济效益很可观」。

  美国与朝鲜,利比亚与土耳其一样,是少数尚未认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国家。然而,公约承认各国专属经济海域,公约国得以在专有大陆棚开採矿物与各式原料。祖肯夫特强烈建议华府,儘速认可公约,让美国加入公约国俱乐部,踏出避免让北极海重蹈南海争议覆辙的第一步。

  (中时电子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