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字诀还是备战忙 中印对峙如何收场

         中国向中印对峙地区运送大量装备物资(图源:央视报道截图) 

        【熊猫时报讯】延续近两个月时间,中印两国在洞朗的对峙已经升级为严重的边境危机,上一次中国的安全态势受到如此挑战还是在2015年卷入了多个国家的南海危局。不过今番再寄希望于出现印度版“杜特尔特”,以使整个局面柳暗花明,恐怕不太乐观。就目前情况,事态正不断紧绷。 

       北京时间8月9日,有消息称,不丹已经承认中印洞朗对峙地区并非不丹领土。据称这是中国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王文丽对印度媒体所言,“不丹方面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该事件发生地不属于不丹领土。不丹人也很奇怪为什么印度边境部队会进入中国领土。” 

         这是中印对峙以来,纷繁舆论的一个代表。伴随着紧张对峙的中印边防部队,全世界的舆论也正各怀目的各有立场,聚焦到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个小小的河谷地带。
稍早之前,有巴基斯坦媒体还爆出,在中国方面数次严厉警告下,印度已在深夜撤走洞朗对峙地区的军队,只余少量留守人员。引得各界惊呼印度已向中国“投降”,不过事后证明在印度一侧,仍有大量印军驻守。 

  中印两国之间的舆论大战则更加精彩,各自唇枪舌剑,陈述法理正当性,分析军事层面的优劣强弱,硝烟味一点不比现实中淡,似乎一场战争已迫在眼前,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得到哄抬。 

       但透过杂驳的舆论,这场对峙究竟将如何收场呢?它的表征和隐藏因素正在复杂的叠加,中印两国的历史和现实纠葛成为双方民众对立情绪的主体,驱使各自政府保持强硬,同时安定发展的“刚需”又在弱化着双方的开战意向。 

        此次中印对峙绝非偶发的简单的边境问题,而是中印两国地缘政治博弈下的复杂产物,它是双方近年来国家利益摩擦积累的矛盾的一个出口,未来不论以何种方式解决,这种矛盾带来的内外压力都会随着事件的尘埃落定得到一些释放,并开启新一轮的循环或周期。 

        事实上
,很多人对中印开战存有期待,其中有两国的激烈好战者,也有不少外部视角,在他们看来,龙象之间似乎必定要有一场宿命之战,分出决然的胜负来,或者中国元气大伤,或者印度一蹶不振。不过有评论者称,即便局势继续恶化下去,这种期待也未必会如愿。 

        目前中印对峙无非有三种选项,一是双方交火,其二是待合适时机各自撤军,其三是适度退让保持对峙,淡出舆论热潮,继续在焦点地区彰显存在。
第一种结局似乎有最多的现实依据,不断有消息显示中印两国在积极备战,包括西藏军区的两次军演,大量后勤补给物资送上高原等。如近日央视报道在某高原演训场,西藏军区组织远火、火箭炮、加榴炮等多种炮兵分队,进行跨昼夜实兵实弹演练,相对于火力压制水平不足的印军,针对意味不言而喻。印度方面则在中印边境东段增兵部署了多个山地师,兵力规模庞大,近距离曲射火力不俗。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场大规模战争已箭在弦上。对峙地区恶劣的地形不利于部队展开是其一,更为重要的是中印是否准备好用一场高烈度战争一劳永逸地解决边境问题。设若战争打响,则有可能导致局势失控的不确定因素将急剧增加,这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比式的沙盘推演,火药桶炸响后,两国都要做好承受不可估量的战略损失的准备,尤其是中印这样的体量,分出胜负后,对整个西亚太区域都将产生剧烈影响。 

        有评论者认为,中印在这一地区的摩擦态势已经维持多年,此次洞朗对峙体现的更多是“常态”而非“唯一”。换句话说,两国间的舆论战与秀肌肉才是基本面,有限范围的小规模冲突也许可能发生,但升级至大国战争几率不大,那对双方都是一次得不偿失的冒险。 

       其二是各自撤军。这是目前不少观察者的共识,认为中印两国都在用“拖字诀”,待到当地大雪封山便整顿人马各自撤走偃旗息鼓。 

       毫无疑问这是眼下最为稳妥的解决办法,但难点是如何面对情绪高涨的舆论和民众。现在两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情绪都颇汹涌,主流媒体不断造势,整个社会的求战声音不绝,如果“只见打雷不见下雨”,最终不了了之,恐怕引发民间普遍的不满,今后再发生类似边境事件,调动国内情绪将面临十分困难境地。 

       当然如中印能恢复友好对话,则社会情绪也将迅速平静,但依目前形势也不乐观,印度方面仍有53人和一台推土机在中国境内,比上一次中方公布具体情况时还要多出13人。 

       其三是双方适度退让,回到对峙常态,“各干各的事”。如果选择类似解决方法,则中印两国或将逐渐减少隔空驳火,而提高各层级沟通频度,使双方误判可能降到最低,最终实现某种“默契”。

  有分析认为这或许是双方收益最大的解决办法,不同于极易激发社会不满情绪的“不了了之”,这是一种“有尊严的讲和”,从舆论到民众情绪,都不会有太过强烈反弹——各退一步,中国照旧修自己的路,印度依然建自己的碉堡,自此进入新一轮对峙周期。 

       在地缘政治依旧是国家关系主要部分的今天,中印两国间的种种冲突将一直伴随两国的发展崛起。就像印度洋板块和欧亚版块不可阻挡的碰撞造就了地质奇观喜马拉雅山脉,中国与印度也各自构成地缘政治版块,两国的全方向发展意图不可能改变,这就使得双方的利益相关区域必然频繁产生争议,对峙实际上是代价最小的一种模式,既可在战略层面保持摩擦,也可在战术层面逐渐强化自身存在。从这个意义上,中印两国民众都应习惯这样不破不和的龙象之争。 

      (多维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