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中印对峙二国舆论战白热化 印度先胜舆论战?且慢

中印舆论战早于军事冲突打响

评论员 蓝雨

自6月16日印度出兵中国洞朗地区后,两国对峙至今,外交谈判,军事施压等都没有改变对峙局面,印度只是从400余人减至53人,二台推土机撤走一台。笔者之前就分析过,印度不达目的不会退。留下的这50余人,相信是印度死士,对华顽抗到底的。抛开外交及军事博弈,今天看另一个战场的中印博弈,这就是舆论场。印度人认为,至少在舆论方面,印度已经打败中国。

直至8月15日,中国官方媒体依然继续“不惜一战”的调子,反观印度方面似乎不为所动。这原因不外乎二个:一是印度认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是代表“正义”一方;二是舆论操控得当,对华舆论占有优势。以上二点,或是印度媒体至今死撑的原因和“底气”。

据统计,《印度斯坦时报》、《印度时报》、《印度快报》和《经济时报》等媒体就中印洞朗对峙已发文3,500多篇。在中印对峙第50天之际,《印度时报》平均每天关于中印对峙的发稿量高达10篇。8月18日将是中印洞朗地区对峙的第60天。如果中印持续对峙,印度媒体依然会搅动舆论齿轮持续高速转动。

而自习近平主席在建军节730阅兵上发表坚决维护国家领土的言辞后,各大中国媒体及机构才高调迅速跟进,进入8月以来,中国外交部、国防部等官方机构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军报等官方媒体开始密集发声,曾试过一天6大官方机构和媒体发声,警告印度越界,表明中国鲜明的主权立场。中印舆论战激烈展开。

显然,在洞朗事件没有解决前,两国舆论战依然会持续下去。

客观来说,站在海外角度看,中印两方的舆论战,印度在印度本国及西方占优势,中国在本国占优势,海外则有待总结。印度媒体维护印度利益自不必说,控制国际话语权的西方主流媒体也站在印度立场看待对峙事件,西方列强至今没有人表态就是一个例证,在印度入侵中国洞朗地区的情况下,不表态就是默认印度之举,不表态就是对印度的侧面支持。这一点,跟1962年中印爆发战争的国际背景何其相似,那一年,国际基本也是站在印度的立场看待中印战争。

目前看,印方及西方是视印度为胜利者的,因为印方与西方的思维逻辑不复杂,就是“只要不输给中国,或者跟中国能耗下去,就算胜利“。

印度人认为,印度媒体成功之处,就是通过官方声明及媒体,把印度包装成“受害者“和”被挑衅者“,把中国由被入侵者改为破坏地区秩序的”破坏者“和”麻烦制造者“。而这种论调,十分吻合西方主流媒体及政客的传统对华看法,乃至于西方列强有意无意间接受了这一立场。

同时,西方也认为印度是“英雄“,这让印度捞足了国际政治资本。为何这么说?过去中日就钓鱼岛,菲越与中国就南海,甚至中美就南海”自由航行“等的对阵,各国都无法对华取得优势,这次印度”出人意表“地对华出手,上演“不退缩,不让步”的高姿态,着实让西方社会高兴了一把,难怪视印度为“英雄”。还有一点,就是在对待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上,美日澳等西方社会表面上都不敢说“不”字,偏偏与“一带一路”最接近的印度(有中孟缅印经济走廊),明确表示反对,不要忘了,印度还是金砖组织成员,上合组织成员,本来最不应该反对的是印度。笔者认为,现在印度倒施逆行,虽赢得长期敌视中国的西方社会一时的掌声,却不知是在拿自己的国运和中国对赌。不管成败,西方毫发未损,印度恐怕就要自求多福了,因为历史可见,印度能全身而退的机会为零。

历史证明,对中华民族恶向胆边生的国家或民族都没有好下场。例如:大清时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结果大英帝国最终衰落;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结果沦为美国殖民地,至今仍受美国军事管治;前纳粹德国当时在亚洲从日本与中国之间选,后亲日派战胜亲华派,结果一败涂地;前苏联与中国交恶,结果国家解体;美国多次与中国直接或间接交锋,结果今天步入衰退,一国独大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被断送;越南与中国交恶,结果自中国反击战后被摘下中南半岛“小霸王”的帽子,失去对周边小国的影响力。。。诸如此类。人类发展,冥冥之中都以中华远古文明及中华民族为主线,主体。与华为敌,就算能一时半刻占得上风,最终都会付出国家代价,民族代价。各国政治家有谁能看通这一点“历史的巧合”?

回到正题,这次中印对峙,舆论战先期开打。中国也不少值得总结的地方。

理论上,无论是国有媒体还是私有媒体,在危急时刻自然要为本国利益服务。按照西方人的思维,印度媒体不是“官媒”,受政府的管控力度小。而中国媒体,无论大小,都受到官方口径的把控。所以,在中印各自就此次对峙事件的“外宣”方面,西方更相信印度媒体,再次上演1962年国际舆论一边倒向印度那一幕。但其实,和“自由化”的美国媒体有时担任政府“传声筒”一样,印度媒体也会成为莫迪政府的“口舌”,实际上发挥了官媒的角色。

和中国媒体比较,印度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英文。这对于西方来说,更好接纳和宣传。中国媒体也有英文报道,但在外宣方面总是缺点什么,要么被西方媒体断章取义,要么仅仅局限于“Global
Time”(环球时报)这种鲜明民族主义的报纸,长期植根海外的中国日报{英文}及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基本没有杀伤力。西方社会及媒体分析中印舆论时,都会将中国媒体同政府决策联系起来,就算是半官方的环球时报认为都是官方操作的口径,无法真正反映中国民意。笔者认为,类似《熊猫时报》这样的民间报纸,理应得到中国人支持,而不是屏蔽。事实上,熊猫时报无论社评抑或新闻,密集度都高于内地媒体。这次中印舆论战,显示了中国媒体的短板。

印度媒体的操控目前看颇为成功,甚至不惜造假达到目的。

例如,印度媒体传出8月11日中印军方高层在边界会晤,还说会谈没有结果。但后来证明这不是事实,中国军方拒绝出席。印度媒体这样无中生有,无非是引导国际把印度看成是“积极解决问题”的一方,向国内掩饰真相。

有一个细节表明,中国军方与内地媒体没有很好的协调,没有配合。例如:根据印度《经济时报》和《印度时报》等印度媒体的报道,中国国防部曾在中印洞朗对峙50天之际邀请印度记者代表团到访,举行直接的对话会。在那次对话会中,中国军方告诉印度记者代表团,“Global
Times”(环球时报)等官方媒体就此次中印对峙发表的鹰派言论(比如中国军方考虑开展小范围军事行动,清除洞朗地区的印度军队)并不代表中国官方立场。中国国防部还告诉印度记者代表团,中国先后于5月18日和6月8日告知印度,中国将在洞朗地区修建公路,但一直未得到印度答复,直至对峙爆发。笔者必须指出的是,印度莫迪政府可从来没有否认“私人媒体”《印度时报》,《经济时报》等不代表印度官方立场哦。

这个例子说明,中国政府方面并没有好好的利用舆论来对印度施压,反而急急撇清与媒体“不同”的立场,这样做的好意,印度人不仅不会心领,反而更扯高气扬,本来话语权就不够,还严控鹰派言论,若真是要示弱,也不应在领土核心利益上示弱,这已经不是策略问题,而是愚蠢的做法。关键人家还不买你的帐!今日还扔你石头!!事实上,中国国防部邀请印度记者团到访,至今没有引起中国媒体的注意。这能怎么样呢?有关部门忙着与媒体立场切割,媒体还能说什么?

通常政府需要一种舆论策略就是,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但面对入侵,就不需要那些了,自己可是受害者,被侵略者,还伸出什么橄榄枝呢?历史说明,中华民族所有民族英雄,都是鹰派!都没有伸出过橄榄枝!当然,糊弄对手除外。

事实上,就这橄榄枝而言,印度媒体糊弄世界糊弄的不错。

中国官方和军队密集就印军“入侵”发声后,《印度快报》和《印度时报》等媒体第一时间予以了报道,也发布了一些分析文章。它们的报道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报道中国声音时只强调“印度若不撤兵,将面临严重后果”,同时引述所谓的印度政府方面的消息,称印度正努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这种媒体操作也被部分内地媒体解读为“印度示软了”。

其实,这只是印度媒体对新闻信息的一种选择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包装。例如,莫迪政府通过外长和国安顾问等高官频繁强调“外交对话解决,战争并非解决之道”。这种“官方辞令”则被印度国内媒体(比如印度时报)包装成印度向中国伸出的“橄榄枝”。所以,当中国不让步、不撤兵的时候,印度媒体又会说,中方拒绝了印度伸出的“橄榄枝”。这种一厢情愿的解读在印度媒体当中很普遍。如果这种外交辞令都能被印度媒体包装为莫迪的“橄榄枝”,那么一贯讲究外交对话解决地区及全球冲突的中国政府,岂不是每天每月都在伸出“橄榄枝”?

虽然北京穷尽一切外宣手段,向国际舆论阐述中国立场,但依然未能起到震慑印度的效果。这和印度媒体借助自身优势引导舆论、并开展舆论造势有关。也与西方列强有意而为之,选择性无视中国立场有关。欧美列强太需要印度这个“棋子”了,太需要亚太地区乱下去了。

不得不提的是,印度媒体包括印度人,一直认为中国依赖印度多于印度依赖中国,这成为印度这次对抗中国的底气。

印度媒体发动的舆论战,其中强调一点,就是2016财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从2015财年的484亿美元增长至526亿。双边贸易额从723亿美元下降至707亿。也就是说,在印度人看来,中国通过对印贸易赚了很多钱,所以不敢轻易对印度动用军事手段,这就如同某些中国人认为,美国通过对华贸易赚了很多钱,找到了市场,所以不会轻易和中国打贸易站或发生军事冲突。这都是印度舆论比较自傲的一面,凸显了它们自我意识中的优越感。

当然,印度舆论也会借“中国军事及经济威胁论”为莫迪政府自圆其说,甚至不惜拿西方那些惯有的意识形态化思维为“印度立场”辩驳。比如,频繁在印度及西方媒体发文如何制衡中国的印度籍国防研究学者潘特(Harsh
V
Pant)认为,中国口头上常提到世界多级化,但事实上,北京更倾向于一个单极化的亚洲,或者以中国为中心的印太秩序。而与此同时,西方诸国忙于应对国内挑战,无暇顾及中国。

印度人的自以为是,正把印度引向一条死路。笔者这里明确一点(之前在文章中只是暗示),即中国必须打断印度崛起的梦想,不管用何手段(显然动武的机会来了,中国不应错过)。美国这方面肠子都已经悔青了,围堵只是“亡羊补牢“而已。我们也要吸取美国的“教训”。在中国卧侧,绝不能容他人酣睡,还是个“巨人”。亚洲同时存在二个庞然大物,是违反大自然规律的,更不符合未来政治格局。世界的政治多极化,没有印度的位置。安理会入常,印度想都不用想!!这是中国的百年战略,也是后话。

不管如何,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信息为王的时代,如何打赢舆论战,将是中国的新课题。但笔者坚信“历史的巧合”仍会继续下去,百年,千年,因为中华远古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主体及主流,目前基督文明虽然主宰当今世界,但十年后,百年后,世界唯一留存的远古文明—中华远古文明必然回归,占据世界主流位置!

中印对峙,二国舆论战白热化,印度先胜?且慢,好戏在后头!

(2017.8.16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