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友谊并不纯粹
评论员 蓝雨
俄罗斯这边在联合国跟随美国投赞成票支持制裁朝鲜,那边发电祝贺朝鲜解放日,尽显普京的政治手腕。不仅如此,面对中印当前的对峙,俄罗斯也采取表面中立的态势,中印两边不得罪,也尽显普京圆滑的一面。那么,在中国宣布禁止进口朝鲜多个产品后,普京却发电讨好金正恩,这一中俄在国际上首次不同步,意味着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并不牢固,俄罗斯此举凸显中国的“无情”,笔者认为有出卖中国之嫌;而在印度入侵中国领土后,俄罗斯跟西方国家一样,采取“中立”旁观的态度,并无说一句公道话,究竟俄罗斯对中国真正打什么算盘呢?
近期《印度时报》报道指“俄罗斯在中印对峙中选择帮印度了!”,《印度时报》屡次发假新闻假图片,公信力存疑,这次报道也有帮印度拉队站边之嫌,却未必作假。因为俄罗斯在9月与中国举行军演后,已宣布10月与印度军演,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不针对第三国”。这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众所周知,“不针对第三国”在国际语境中,实质就是对第三国发出有针对性的警示。例如美韩军演通常在新闻发布会上称“不针对第三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美韩军演针对朝鲜,甚至中国;又例如中国军演,也称“不针对第三国”,但实质视军演地点的不同,警告的对象也有不同,近期的黄海军演,新闻发布会同样称“不针对第三国”,但专家学者基本认为是针对美韩,目的是阻止其升级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举动。
既然“不针对第三国”有如此丰富的含义,那么,10月即将举行的俄印军演,针对的“第三国”是谁呢?
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对手,一般认为是美日,但由于俄罗斯虽有残旧的太平洋舰队,但在太平洋的影响力几乎长期让位给拥有强大战力的第七舰队的美国了,俄罗斯难以列美国为军事对手;与日本有北方四岛之争,但俄罗斯从没把日本放在眼里,那么,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对手,准确来说,是潜在的军事对手,就只有中国。
那与中国近年举行密集军演,俄罗斯的考量是什么?一是摸底,近距离了解中国军力的发展;二是向美欧展示俄罗斯并不是孤家寡人一个,借中国做政治背景板,利于俄罗斯与美欧讨价还价;三是增加军演地区的影响力,刷存在感。而中国想什么,针对美日是明确的,笔者这里先暂且不表。
回到俄罗斯与印度军演上,这次军演的地点十分敏感,那是靠近中国的地方—海参威,历史上这就是中国的地方。那么,在中印对峙目前处于僵局,国际军事家普遍认为中国军事占优的情况下,俄罗斯与印度军演,而且还选在中国边境位置,那动机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笔者认为俄罗斯阻止中国动武的目的是存在的。
笔者这里提一件事,就是习近平出席G20峰会前,专程出访俄罗斯,这已经是今年第三次的“习普会”了,但这次有一个细节与往不同,就是中国领导人改变行程,访俄三天改为二天,貌似没有特别之处,但现在看来,很可能是中国要求俄罗斯为中印对峙的中国站台遭拒所致。外交无小事,改变行程其实是很说明问题的事,因为这涉及全程的安排被打乱。笔者认为,中印对峙,引发了中俄之间的不同看法。
俄罗斯在中印对峙还没解决的关头,与印军演,虽然是年度计划,但依然刺激中国。因为中俄关系与俄印关系不是同一个等级的关系。中俄关系是俄罗斯抗衡美欧的武器,尤其是遭到美欧制裁下,这种关系对俄罗斯犹如雪中送炭,而俄印关系没有这一含金量,俄印关系对美欧而言并无顾忌之处,特别是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后,逐渐西向,更是西方所乐见。
因此,俄罗斯与中国,与印度同时军演,表明是中立处理中印关系,实则还是偏袒印度的。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俄罗斯鉴于中印二国对峙,取消年度军演,不选边站,真正扮演一个协调者角色,而不是给印度传递《印度时报》报道所指的“俄罗斯在中印对峙中选择帮印度了!”这一信息。
那么,俄罗斯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呢?
俄罗斯在中印对峙上虽然表面中立,除了“希望双方保持克制”、“呼吁和平解决”等官话之外,并没有什么其他表述和行为,一直保持着中立的状态。
但实际上并不希望中国在亚太一家独大,甚至欢迎美国“重返亚太”也不无可能,而当美国目前很难在亚太发挥昔日的影响力后,选择印度制衡中国,成为俄罗斯在中印外交上的首选策略。但笔者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是说俄罗斯要对中国下手,改变中俄战略伙伴关系,而是俄罗斯要制约中国的影响力,保证俄罗斯有一定的领导地位,而不是等中国坐大后,俄罗斯变为跟班。笔者认为,对于中国,俄罗斯人有一种“老大哥”的情结,这种“情结”将会形成中俄战略关系的“天花板”。
俄印军演,针对的第三国,十有八九是中国。俄罗斯的目的是警告中国不要采取军事手段解决中印对峙,印度的目的是狐假虎威,增加对中国叫板的筹码。加上G20峰会签订的美日印防务协议,可以说,军事实力排名前列的几个国家均与印度站台。这一国际背景,与1962年中印爆发战争的国际背景十分相似。
不过,客观来说,俄罗斯一方面要利用印度制衡中国,力挺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就是例子,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制衡与美日的遏制性质不同,美日的对华遏制,是敌意的,而俄罗斯的对华制衡,则是要做老大哥的心态;俄罗斯另一方面也不想中印爆发军事冲突,以免影响上合机制和金砖机制,这几个国际平台,是俄罗斯被踢出G7后国际舞台日趋减少剩下的含金量较高,能让俄罗斯继续发挥国际影响力叫板美欧的平台。
但还有另一种客观考虑,就是中国日益成为俄罗斯的国际对手,例如在军售市场,中国已经从昔日的“徒弟”,蜕变为俄罗斯武器的有力竞争者。这个变化,从俄罗斯举办的军事竞赛可见一斑。俄罗斯举行军事竞赛的目的,就是推销俄制武器,因此,邀请的参赛国家,除了中国外,大部分是使用俄式武器装备的,而且俄罗斯在比赛过程中,对中国的要求,规矩也特别多,台下手脚频频,就是不想质量日益上乘的中国武器在俄罗斯的武器秀上大放异彩,夺走军售蛋糕。所以不用指望俄罗斯会在中印对峙中像全天候战略伙伴巴基斯坦那样,为中国发声,俄罗斯不会为损失印度这个军售大市场而得罪印度的。还例如在中亚影响力上,俄罗斯也视中国为对手。中国其实只是想遏制疆独分子在中亚地区的蔓延,并无在俄罗斯这一传统势力范围打钉子。但克格勃出身的普京肯定不会轻易相信。
有一个细节,笔者一直没机会提,就是中国早前由外长王毅提议,成立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合作机制,笔者认为这是中亚版“小北约”,巴基斯坦反应热烈,只是阿富汗还在犹豫,建议目前没有新消息。这一细节表明,中国在中南亚有一个全盘布局。
还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与乌克兰之间的关系并未受俄罗斯影响,中乌军工企业正商谈合作生产超大型运输机安225;习近平2016年到访的波兰,恰恰是刚刚部署了针对俄罗斯的北约反导系统的东欧国家,中波更将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特别是波兰因参与欧盟制裁,出口量全球第一的苹果遭俄杯葛,习近平在当地大啖波兰苹果,向对方敞开了中国市场大门,此情此景,令普京情何以堪。
中国此举,相信是对俄罗斯的一些反制,毕竟俄罗斯小动作不少。在南海,俄与越南一直有大额武器交易,越南海空军先进装备都来自俄国。对印售武自不必说。
站在更高的国际角度看,冷战结束后,中俄都成为对现状不满的国家。两国在1997年11月签署《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国际体系的「多极化」成为双方合作对抗美国主导的「单极」体系的优先目标。但如果俄国能再度与美国平起平坐,还需要与中国推动「多极化」吗?重建美俄两极体系,即是切断中俄之间的地缘政治合作,让彼此不能成为对方能够倚靠的战略「大后方」,同时确保美俄之间的地缘政治衝突能降到最低。让俄中的地缘政治冲突尖锐化,藉此减少对体系秩序不满的国家,这不仅是美国基辛格的老套路,也是一直谋求改善美俄关系的普京,特朗普所想,不过,这一构思被美国内部强大的反俄力量所打断。
中国正在高调进行中的「一带一路」,涵盖中亚、近东与东欧。这些地方大多数自19世纪以来,都曾是俄罗斯帝国与苏联的领土,或曾经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又或是亟欲染指的禁脔。然而俄罗斯在「一带一路」的地位相当尴尬,对中国在上述地区扩大影响力早有戒心,也提出自己的「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倡议,在2014年5月29日正式即与白俄罗斯、哈萨克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并于2015年元旦正式启动。
中俄虽然随即在2015年5月8日签署《中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表明中国愿意与俄罗斯的框架对接,即使如此,进度也缓慢,直到2016年5月31日,欧亚联盟才决定正式启动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伙伴协定谈判,设定两年的谈判时程。
中俄的另一层面竞争是在上合组织。俄方坚持印度入会,就是想利用印度牵制中国。而中国力阻俄罗斯在塔什干峰会上讨论伊朗入会的企图,也是防止俄罗斯利用该组织作为自己与西方对抗的工具,影响中国与美欧的贸易关系大局。
在商言商,中国在美欧有强大的经济利益,而俄罗斯没有,中国绝不可能被俄罗斯绑上对抗美欧的战车的。虽然美欧长期视中国为假想敌,但无阻经济上的发展。政经分开这一点,中国是正确的。
目前看,中印对峙也给俄罗斯带来一个机会,这让俄罗斯能在中印之间取得最大利益,其中当然包括军售。就这一角度来说,一旦中印爆发军事冲突,俄罗斯最想谁赢?是印度!因为印度是使用俄式装备,而中国虽然也有部分俄式武器,但基本已经国产化。中印之战,说是中俄武器大比拼也不夸张的。俄罗斯现在左右二头下注,还真的是双头鹰,这才是俄罗斯的本来面目。中俄二国在公开场合都称二国目前处在最好阶段,最好阶段尚且如此,那未来呢?
(2017.8.18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作者为澳洲特约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