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放虎归山里应外合,美式民主政治内斗正酣

该图六人只剩特朗普彭斯二人,美国“民主”政治内斗激烈

评论员 蓝雨

18日美国特朗普白宫团队再次发生人事地震,被指为极右民粹主义者、操控特朗普政策的首席策略师班农被特朗普辞退。内地评论指班农被炒是因其涉及对华强硬言论所致,其实不尽然。而班农离职,特朗普上任伊始的内阁核心,已经悄然实行大换血,只剩下特朗普与副总统彭斯。笔者关注的是班农走人后,美国政坛内部的分裂如何走向,如何影响对华政策。这位极右翼人士的出局,意味着白宫的政治格局将产生巨大变化,理性派将佔据上风,这对特朗普今后施政将产生深远影响。

8月15日,在纽约一场原本关于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例行记者会,特朗普却因未能强烈谴责白人至上主义者而遭遇舆论讨伐。在商界和政府内部自由派脱离潮愈发汹涌之际,特朗普被迫解散了至少三个总统委员会。
这对于刚刚进行了小范围洗牌的白宫来说,并不是好消息。可以说,特朗普执政依然处于“竞选模式”。一方面,特朗普支持率跌至三成,总统光环锐减,另一方面,国会复会后将和白宫在税改、预算谈判等领域展开讨价还价,再加上朝核威胁等外部问题的紧迫性,特朗普不得不对白宫团队动刀。

班农被革职后,有传媒重登一张摄于特朗普就任后不久的照片。照片中特朗普坐于椭圆形办公室,旁边有副总统彭斯、时任白宫幕僚长普里伯斯、班农、时任白宫发言人斯派塞及时任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弗林。惟现时只馀下彭斯一人留任,其馀的幕僚已全部辞职或被炒,反映特朗普团队的人事变动极大。

班农由风光无限的首席智囊到四面楚歌惨淡出局,早已有迹可寻。有传媒指班农的「死因」,主要是与白宫西翼的部分幕僚不和,包括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及女婿库斯纳。在白宫任职的一段日子「几乎每天都与其他人开战」。他又曾当众邀功,指自己是助特朗普成功当选的「造王者」。加上他近日在多项外交政策上与特朗普有分歧,最终离开白宫。

表面上,美国社会近日发生的极右示威暴力事件,成为班农离职的导火索,是特朗普被指责在“白人至上”极端主义引发社会动乱态度暧昧的“代罪羔羊”,是特朗普因为维珍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骚乱引发美国各界对白人至上主义的不满,进而迁怒到班农身上之故,但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美国精英社会看来,特朗普上任以来推出诸多偏离美国核心价值的政策,比如出台禁回令、修建美墨边境围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等,都是因为班农的鼓动,因此,包括共和党建制派和民主党都极欲除班农而后快。就连与库斯纳交好的传媒大亨梅铎,也当面向特朗普建议将班农逐出白宫。

故班农其实是新任白宫幕僚长凯利的首要清洗对象,班农被指洩漏白宫内部资讯予相熟传媒,且抹黑国家安全顾问麦克马斯特,加上不断与其他幕僚起冲突,早已埋下祸根。凯利极力希望将白宫纪律拨乱反正。也是替建制派出头。

班农出局后,极右翼组织问鼎白宫最高权力的企图遭到压制。刚刚发生的夏洛茨维尔市骚乱,是过去十年来最恶劣的白人至上主义运动,这些原本零散的、不敢公开示人的白人至上主义、新纳粹分子,如今却在光天化日下集会,公然挑战法律与道德的底线,这相当于向各方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即这些团队不屑于过往那样进行蒙面杀戮,而是要走向政治前台,寻求最高权力。但班农黯然离去,使极右翼的计划受挫。

但美国右翼势力未必随着问鼎白宫最高权力失败而销声匿迹,相反依然在社会层面越演越烈。美国建制派对班农被辞退拍手欢呼,但可能高兴得太早了。

班农离职时称「我离开白宫,是为了替特朗普击退在国会、传媒,以及国内的其他敌人……我一直计划只留在白宫一年」。

班农本身和特朗普是好友,是他竞选团队的主要军师,被指在特朗普当选后一直督促他落实竞选承诺。关键是特朗普与班农是同一类人,巴农的世界观和心态已被特朗普照单全收,班农的影响可能继续留在白宫挥之不去。特朗普也不会完全抛弃班农。

特朗普曾是民主党员和无党派者,承认自己没有什么政策看法。他与政治的互动纯是交易性的,为了巴结政客捐钱给他们,完全无涉意识形态。

他在2011年考虑参选总统时结识班农,有如天命注定的会合,二人私交甚笃,惺惺相惜。在特朗普正寻找文字和政策建议时,班农及其主持的保守派布莱巴特网站为他赋予政策架构,据以形塑他的信念,并急遽强化和扩大他的想法,最后更协助予以发扬光大。

特朗普对全球主义的猜忌、对移民的强硬立场、对媒体的仇视和不信任、拒绝和瞧不起政治正确、包括在上周的夏洛兹维尔种族冲突对左派和右派各打50大板的做法,都是班农的典型作风。从特朗普执政的过程来看,他俩在很多方面都找到了契合点。
特朗普反全球主义、反移民、抨击假新闻、以及最近对白人种族主义的暧昧姿态,都和班农的立场重叠。或者说,特朗普个人将班农的有些主张无限放大,包括坚持政治不正确的做法。他富有种族主义色彩的民粹主义,也与班农一脉相承。特朗普和政治打交道,一直都在转变,完全超越(或者无视)了意识形态。

班农浇灌滋养特朗普身上原有的种子,已茁壮成长,而班农这几年的心血,最近在特朗普圈内和圈外都得到充分展现。

班农离开白宫后,将重返右翼新闻机构布赖特巴特新闻(Breitbart
News)任行政主席。总编辑马洛表示,班农回归令民粹主义运动更强大;总裁索洛夫则表示班农可加快扩展布赖特巴特新闻的影响力。班农曾形容布赖特巴特新闻是他建立的「杀戮机器」,他笑称:「现在我自由了,我会回去开动这武器。」

布莱特巴特网站将不仅为另类右派提供掩护,班农也会摆脱约束,走上街头。可以说,开除班农,不是特朗普自断一臂,而是特朗普放虎归山。班农在这一危机中辞职,不但可以缓解特朗普面临的舆论压力,而且还可以借此增加特朗普对他的信任。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不管其中一只虎是特朗普,还是库什纳,班农若继续待在白宫,就是一只被束缚的“老虎”,只会作“困兽之争”,沦为舆论攻击的靶子,无法发出有力还击。而且,在身边不一定能够影响特朗普,特朗普也不一定对身边人的话言听计从。对于特朗普这种不注重意识形态的人,最重要的是理念上的契合。所以,班农还不如回到自己的极端右翼媒体平台,从外围对特朗普政府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辞职当天,班农就回到了布莱特巴特新闻,继续担任执行主席,并主持了一次编委会议,誓言将该平台当做非常大的传声筒来放大他的声音。班农将把矛头对准国会两党、尤其是共和党领导层、白宫内部的“自由派”,以及其他主流媒体。

按照班农的话说,帮助特朗普不一定局限于白宫内,在白宫外也可以继续助特朗普一臂之力。对于一位不注重意识形态的特朗普总统来说,班农将通过媒体平台和特朗普形成某种“观念上的联盟”。如果从班农辞职的背静、时机来看,特朗普手法上还是做到了利益权衡,既满足了建制体系的诉求,又成全了班农离开白宫后更大的影响力。

在中国的层面来看,随着班农出局,白宫将被凯利、麦克马斯特这样的务实理性派所掌控。这些出身军界的人,不仅将彻底扭转之前白宫政出多门、低效运转的弊端,而且很可能促使特朗普的执政路线发生重大变化。比如,班农主张不惜代价与中国打贸易战、鼓吹中国与伊斯兰是美国最大威胁、对盟友追加保护费、重新修订双边贸易协定等,都有可能重新校正。特朗普未来的政策可能会更加理性,也更有预见性,而不是之前那样偏离传统的轨道。

班农一直主张在贸易上和中国硬碰硬,和许多在白宫、国务院的同事看法南辕北辙。他曾坦言:“在我看来,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意味着一切。我们必须卯足全力投入到这场贸易战。倘若我们甘愿于节节败退,许多扳倒对手的机会将一去不复返,至多十年就会落入再也没有翻身余地的绝境”。大家认为强硬派的班农离开白宫后,或将让对中国比较没有敌意的白宫高层能够主导政府的决策,使美国的中国政策更趋温和。但不能忽视的是,班农的立场白宫内仍有接班人。

例如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副主席格雷等,这些都是反华死硬派。他们料将会和那些主张和中国避免贸易战的白宫高层展开角力。后者包括国家经济会议主席柯恩、白宫国安顾问麦马斯特和白宫副国安顾问狄娜‧鲍威尔等。当然亲华力量还包括特朗普女儿和女婿。内政上,特朗普与班农玩里应外合,着眼连任布局,而中美关系将依旧在“斗而不破”的轨道上运行。

最后,仍需指出的是,班农的去职或也将让美国的中东政策出现变化。

华府智库威尔逊中心的研究员库格曼表示:“班农一直倡议要缩小美军在阿富汗的驻军规模。班农走人后,这种少管中东‘闲事’的观点可能会被边缘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马基则认为,班农离开后,主张在阿富汗减少驻军的声量也许会变小,但特朗普本人其实也对增兵的作法持保留意见。此外,班农的离去或将让特朗普政府未来对叙利亚的政策更趋强硬。班农始终对美国干涉叙利亚内战的做法持怀疑态度。而近来白宫决策圈内发言愈益有分量、堪称是外交事务“建制派”的麦马斯特,则赞成采取较强硬的手段来“解决”叙利亚的冲突。

题图照片中,核心内阁六人只剩特朗普彭斯二人,可见美式民主政治内斗激烈,已成世界政坛一道风景线。

(2017.8.21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