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能解决中印对峙危机?
评论员 蓝雨
中国和印度军队在洞朗地区持续对峙,至今未有妥协的迹象。中印两国会持续这种不稳定的和平状态,还是会擦枪走火,甚至重启战端?
7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沙场阅兵时表示,解放军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有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中印对峙的背景下,很自然会联想来犯之敌之一是指印度人。
8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庆祝印度独立日的讲话中说:”我们足够强大,可以击败任何侵犯我国的敌人。”而就在这一天,解放军与印军爆发“石头大战”,这肯定不是巧合,而可以看做是中国刻意选印度独立日这天行事,“有备而战”打脸印度,既是对印度越境中国洞朗地区的报复,也是中国军人对印军的预先警告。从“石头大战”的局面来看,中国控制着局势。
那么,目前仍在对峙的危机,究竟如何发展下去呢?英媒指有五种可能,笔者增至六种:
一.外交解决
要外交解决争端,往往双方都需要做出让步。目前看来,中方不愿意单方面停止在洞朗修路,而印方也无意单方面从洞朗地区撤军。笔者早前也撰文分析,印度这次行动的动机和目的都很复杂,不达目的不会撤退。
二.长期僵持
长期僵持这个结果中方很难接受。中方已经屡放重话,要印方不要”以拖待变”。若容许印军长期停留,很难向国内公众交待。
事实上,印度拖下去就是赢了,因为印度是入侵方。而且目前印度都捞足国际政治资本,树立了“强国”形象,赢得国际地位,相反,印度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失败,这一点,绝非中国领导人所能接受的。因为洞朗危机,笔者看已经超出领土之争的性质,而是中印二国国运的对决,谁胜谁将主宰亚洲世纪。中国不能输,也输不起。
三.小规模冲突
如果争端长期不能解决,中国方面会采用武力驱逐印度士兵。这个“长期”,其实并不长,中国肯定有解决的时间表,笔者推测是在9月10日之后,在10月1日国庆节前,11月十九大前结束事件。若在国庆节前得胜,这比任何阅兵都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可能性最大。
四.局部战争
西方目前多数评论家认为中印之间不会发生战争?因为战争对双方的影响都太大了。而且一旦发生战争,中国的国际形象会受损,国际间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意图会产生疑问,”一带一路”战略也会受到阻挠。但笔者不认同西方的这些观点,西方人永远看不懂中国人。其实,面子是最讲究的。印度这样入侵,打脸中国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你叫中国人以后的脸往哪搁?中国人心目中的国际形象,恰恰就是面子,发生战争,国际形象不但不会受损,战争红利数不胜数。关键也与西方观点相反,打赢印度,有助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更能震慑东西南北各方对中国的挑衅。有助打造和平环境,赢得百年和平。
但由于印度人也讲面子,第一波的失败肯定不甘心,必定反扑,故小规模战争也会升级到局部战争。这种可能性次之。
五.大规模战争
这里的大规模,一是指时间,二是指全方位,二国的海陆空导弹部队全部上阵,除了陆地,印度洋也爆发激战,同时爆发金融战,网络战,太空战等。但中国实力明显超越印方,想赢也不难,但这种可能性笔者看不是很大。加上届时,美俄均会加入调停,二国极有可能战后握手言和。
六.核战
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笔者的理由如下:
常年冲突的印巴二国,均是拥核国家,且印巴比中印更为敌对,但基本保持着小规模冲突的等级,并没上升到全面战争,更别说核战;
其次,中国有不首次使用核武的承诺,这一承诺在核武国家之间尤其有用,印度没有这个胆。
再三,中国核武实力高于印度,一旦开核战,印度吃不了兜着走,印度明白这一点。
再四,印度人的自大,一定认为常规战能打赢解放军,核战不在其选项内。
最后一点,就是中印之间,说到底是争影响力,这一点断不可能引发核战和全面战争。
以上是中印对峙的六种发展态势的走向,归根到底都是亚洲主导权之争,谁将是亚洲一哥?答案不言而喻。
近日,有港媒分析指中国中国在洞朗修的不是路,是外交陷阱。分析比较以往中国的操作方式,分析动朗修路其实内藏政治议程。
中国想要影响不丹与其传统盟友印度的关系,而印度对中国在边境修路所作出的反应,正是中国想要的。
然而,中国与不丹的贸易量很小,中国在洞朗开路似乎不像是单纯为了拓展贸易,特别是中国与不丹仍然还未划定共享的边界。而中国近几年来开始向不丹示好,因为不丹是北京唯一没有外交关系的邻国。北京此举可能会重组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地区逐渐式微的主导地位。不管这种看法是否成立,笔者认为这将会是对峙的结果之一,可以说,印度表面在西方大国面前“风光逞强”,但实质已经输掉了在周边小国的领导地位,经此一役,尼泊尔表明中立,不丹内部不满印度,印度北部地方民族主义崛起等都说明这一点。不管洞朗修路动机如何,说是“圈套”有点马后炮之嫌,但中国在尼泊尔,不丹这些传统的印度势力范围,重组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政治格局意图都在有意无意间得到实现。
9月初迎来金砖五国峰会,莫迪肯定会访华到会,但不大可能举行“习莫会”,中印二国的对峙危机,不会在金砖五国峰会这种场合得到各方满意的结束,中印能谈得拢早就结束对峙了,何必等到金砖峰会?这里笔者跟莫迪喊话,有种你别走!
其实,笔者一直想撰文,指金砖五国成立以来,名存实亡,只是碍于没有契机。事实上,金砖五国早已被欧美拆得四分五裂了:南非和巴西的反对派长期被欧美操控,内乱不止,根本无力玩金砖五国的发展大业;俄罗斯饱受欧美制裁,正焦头烂额;中国四周也危机四伏,而印度彷如是欧美打入金砖的楔子,担任金金砖五国轮值主席期间一直不作为。可以说,中国虽然希望金砖五国机制平台,能形成一种政治力量抗衡欧美,但由于印度这颗老鼠屎,这种政治期待成为奢望。笔者还要指出,印度加入上合组织,加入亚投行,只会拖后腿,不会有所作为,因为这是中国的“地盘”,印度那种小鸡肚肠岂会为中国作嫁衣裳?
笔者再次强调,印度不达目的不会改变赖在洞朗的局面。而中国也不会让印度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定让印度付出代价的,否则会给人一种“对内逞强,对外软弱”的形象。中国更不应就此罢手,否则国威荡然无存。关键是这是一次机会。
共和国亦非昔日吴下阿蒙,杀鸡儆猴是最简单的外交之道。在目前东南西北均出现群狼环伺的局面,印度方向目前看是突破口,而印度必须为自己的鲁莽和野心付出历史代价,甚至血的教训!
中国在处理上,必须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否则明年,后年,长期下去,印度士兵循环轮流入侵练兵,以满足印度政客的选票,满足印度政客转移国内矛盾的目的,更满足印度向西方索取政治利益的需要,这中国岂不成了印度政客操纵民意,向西方要钱的“工具”?事实上,就打破美国主导的对华菱形包围圈而言,中国迎来一次机会,如何“化危为机”,考验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2017.8.23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