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昂山2012年到美国国会补领诺贝尔和平奖。
一场罗兴亚问题危机,让西方眼中的民主女神昂山素姬成为西方口诛笔伐的对象。
一直沉默的昂山素姬19日首次就罗兴亚问题发表全国演讲后,西方依然不屈不挠继续攻击。这种明目张胆干涉别国内政的言行,无非是彰显自己的“道德高尚”,顺便推广“普世价值”而已。就罗兴亚问题,笔者另有文章详述。但文章没有指出,缅甸这次的罗兴亚危机,打第一枪的正是罗兴亚的“救世军”,猎杀缅军后招来缅军报复。
问题的关键是,为何罗兴亚要开第一枪?当前很多信息,有指是巴基斯坦情报局支援,有指是沙特缅甸裔民指挥等,这些信息的共同点都指向一点,这是宗教冲突。
罗兴亚人与缅甸人民的矛盾早就植根当地,缅甸民众普遍认为罗兴亚人是从孟加拉人(Bengalis)而来的入侵者。英国在19世纪末三次英缅战争战胜后,把缅甸纳入其殖民地,其后引入大量孟加拉移民,而罗兴亚穆斯林就是其中之一,原居此地的若开人认为他们变成次等公民,遭到孟加拉移民的迫害。历届政府都拒绝承认其公民身分,罗兴亚人因此受到严重歧视。这种内政问题,冤有头债有主。
「缅甸最强」军头敏昂兰在2015年接受《华盛顿邮报》访问时表明,「我们不容许使用『罗兴亚人』这个字,他们是孟加拉人。这些人并不是我们的族群,他们不属我们的民族,他们来自孟加拉。」
西方敢浑这趟水,笔者看是借题发挥。什么题?就是涉及中国能源版图的中缅油气管道开张。据悉,美国中情局过去每年资助数十万美元给当地民众,意图阻止中缅通气。但昂山上台后,清楚中缅输油管是双赢的局,符合国家利益,于是今年排除万难,打通受阻的那2公里。这种做法,自然得罪西方国家。
所以,罗兴亚人开第一枪的背后绝不简单,幕后因素还需要让子弹飞一会才会裸露。
西方说昂山的“光环”掉了,其实这些虚荣,哪能跟资政一职相比?看看同样获奖的奥巴马是史上使用无人机猎杀平民最多的总统,就知道诺贝尔和平奖有何含金量了。
面对掌握实权的缅甸军政府,西方的舆论攻势很难奏效。昂山要融入建制,显然要照顾军方与佛教组织的利益。
(海外华人电子日报《熊猫时报》时事评论员 梁浩明 《明言》为最新推出的短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