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蓝雨
这里的“十九大”是泛指,也包括十八大乃至一大。说西方无法对焦,是因为西方总是站在西方的角度看“十九大”,聚焦点通常只落在人事变迁,负面新闻上;说西方无法说清,是因为西方除了关注中国政治的人事变迁,负面新闻外,没有认真的看待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国体,以及这个国体的魅力究竟在哪里。或者说,西方仍停留在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上。不过,也有一种情形,就是西方的政治精英会对焦,但故意不与社会分享,说得清,但故意说不清,混绕视听。
只有看懂“十九大”,正确解读“十九大”,西方社会才能正面理解中国,理解中国梦。
笔者就拿十月二日即今日的报刊为例,美国最大影响力的《纽约时报》(中文版还标注是“十一假期特别版”),所有关于十九大的文章,总共只有一篇,还是负面的那种,题为《调查土改真相,十九大前重庆高校教师被开除》,还是头条;英国老牌媒体BBC,今日的文章主要版面没有一篇中国报道,别说关于“十九大”了,仿佛十一国庆节“没有发生‘一样。略为近期的有二篇,一篇是《”接班人“孙政才双开,为19大召开”祭旗“》,一篇是《观察:十九大前夕
习语录一统”江湖“》,二篇文章的立意从标题上看不怀好意。
由此可见,西方社会特别是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态度,依然没有全新的改变,依然抱残守缺。
不过,对中国的态度,西方顶层政治精英比西方媒体务实多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日前称,要在二○二四年时建成一个可与中国匹敌的强大欧洲。一直以来,欧洲都是中国学习赶超的目标,但现在中国却成为欧洲学习的样版,尤其是法国这样一个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总统居然如此「谦虚」地说出这番话,不仅说明时代真的不同,还说明中国确实有世界学习的长处。
无独有偶,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日前也表示「当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时,中国会比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强大」。所谓两个一百年,即中共建党一百年时实现小康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发达国家。马克龙、基辛格作为具有宏观和前瞻视野的重量级政治家,他们对中国的评价显然不是一时兴起或酒后胡言,而是经过认真思考与分析,充分认识到中国崛起的原因和现实。
当然,将视线回看放远一些,客观来说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看法还是有点变化的,角度也开始从世纪性地俯视,慢慢调整为平视,甚至仰视。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智库发表一份名为《强大领袖,艰难决定》的报告称「在我们看来,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大会,在此次会议期间,争论有关政治晋升和派系权斗意义不大。毫无疑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会凸显其强势性和统治力。此次会议的关键是习权力巩固之后对于中国政策的影响。」报告认为习近平在加强政党纪律和执政管控之后,经济政策将进一步加强,包括採取强而有力的措施处理中国债务负担,并寻求释放信贷泡沫。
而《纽约时报》也有文章认为,十九大确立的人事体制和提出的执政思想,将决定至少未来五年中国的走向。相比现在,经济发展会提到一个重要位置,经济改革会有一定程度推进。习在未来五年会把经济发展放在一个突出位置,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经济,进一步放鬆对经济的管制,出台更多的改革措施。
西方主流社会开始正面解读中共党代会,并接受中国掘起的现实以及尝试理解中共执政的逻辑,这是一个巨大转变。这一方面固然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国力摆在面前,另一方面也是对西方民主制度陷入困境,找不到出路的一种反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现在的确要增强政治自信,但同时也应警惕自信不要变成自大。
那么,中国的政治自信真正来自哪里呢?或者,就连中国人自己很多都有点模糊。笔者尝试准确对焦。
中国的人事安排。西方媒体只关注诸如权力斗争等等,却无视了中国的政治人事安排的长处,也让西方只能成为看客,水平如一个普通百姓那般。
中国的人事安排与西方选总统不一样,一个干部一般是从基层历练,经过不同地方,不同岗位的实践,年龄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地方高层和中央高层。这种先选拔后选举的制度,正是西方看不懂中国的焦点之一。因为西方政治是选举制,没有一套严格的机制遴选国家领导人和管治国家的议员,其弊端例如选出了一个毫无执政经验的一张“政治白纸”特朗普,执政一个超级帝国(现在也唯有死马当活马医)。毫无经验也能当一国之君,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
西方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或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对中国政治做评判,用西方理论去解读中国政治,不是偏颇就是失准。
此外,西方选举制度另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党争。这个西方政治特色,制衡成了对抗,对抗就是为反而反,所以在野的那个党,通常还有一个别名:反对党。只要执政党提出,基本是99%反对的。这导致西方选举制度另一个致命弊端,就是政策没有延续性。一个执政党赢了选票,管治国家的核心(内阁)就全部更换,人事的剧烈变化,在西方体制看来十分正常,西方自己都不知道这种不确定性对社会对国家带来的危害,例如特朗普赢得选举后,至今一些国家的驻外大使还没任命下来,还有就是全面推翻前任奥巴马的各项政策,而这些政策,被奥巴马及民主党看成是“政绩”来的。这一点却与中国的政治制度截然不同,也无法想象。
中国的政治发展,至今仍倡导前任的理念,例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这些理念已经是中国政治的一部分,成为执政基础。西方恐怕是无法想象的。美国自建国开始至今43人任职总统,美国有何政治理念?这43人有何不同?相信没几个学者能回答。或有人说“民主,人权,自由”就是这43任总统的政治理念。这也太虚了吧。看看美国种族问题的严重性,历史性,就知道美国的政治理念几乎从未实现过。
中国则不同,千年孔子的“仁爱”(超越西方的“博爱”)成为中国治国理念的一个要求,“民心”(超越西方的选票)成为中国治国理念的一个着眼点,当今的“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治国理念的一个远大目标。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其实都贯穿着“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理念。相比之下,美国的百年目标,就是奥巴马提出的“领导世界一百年”。两国的百年理念高下立判。
中国的百年理念是为人民服务,真正以人为本,美国的百年理念是为政治服务,以政治利益为本。谁是受益者?中国是百姓,美国是利益集团。
事实上,经过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实践和挫折,中国共产党已经从毛泽东时代的革命党,成功转型为执政党。成功的标志就是把中国从一穷二白的国家,升级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一些西方出资培养的代理人,一直叫嚣中国要走“民主”路线,玩一人一票。其实是走回头路。什么制度是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的民主,西方看不懂,也不愿面对。可以说,使命感,是共产党乃至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中国不论激进派,抑或保守派,左派(真正的)或右派(真正的)等等,都必须且肯定地围绕这一点。
也正是这个使命感,避开了西方政制的那种党争。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依然看到有政治野心家欲篡权夺位,官员贪腐等,但所谓邪不能胜正,关键时刻总有正义的力量出现,纠偏。事实上,西方政治已经被政经寡头所控制,这个寡头有个名字,叫金主,大寡头就叫大金主。这种就类似中国人所说的“山头政治”,“团团伙伙”,“朋党”。西方所谓的“一人一票”,选来选去都是大金主指定的代理人。
因此,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应有自己的自信,政治自信,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此是唯一正确的方向,而不是走百病丛生的西方体制之路。西方是否适合走中国特色之路,笔者没有研究,但只知道中国只适合走自己的路,改革,也只能在细节上完善,而非方向上变更。而西方怎样对焦,怎么看中国政治,就看他们的造化了,中国更应注意的不是西方如何选择,而是防止西方使坏,阻止中国前行。
本文作为国庆日之际文章的续篇(首篇是《港台均属中华民族财产不容侵吞!》),此也为海外华人侨胞肺腑之言!
(2017.10.2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