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学者凭发现生理时钟分子机制 分享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图案,是医学之神为生病的少女收集岩石间流出的泉水,供后者解渴。(诺贝尔奖网站)

  【熊猫时报讯】2017年诺贝尔奖「揭晓周」自10月2日起揭开序幕。三名学者霍尔(Jeffrey C. Hall)、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及迈克尔・扬(Michael W.
Young)凭藉其在生理时钟的研究分享这项殊荣,他们将一同瓜分约875万港元的奖金。他们三人已在2013年以同一研究成果,获颁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评奖委员会说,人们过去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都有内在的生物钟,但其中原理却长期不清楚。这些科学家以果蝇为研究对象,分离出能够控制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的基因,并在分子层面揭示了相关蛋白质的工作机制。

  他们用基因变异果蝇进行一系列实验,成功分离出一种控制生物正常昼夜节律的基因period
gene。这基因转译出名为PER的蛋白质,它在晚上累积、在白天降解。科学家于是发现控制生理时钟的基因与蛋白质。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在声明中指出:「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植物、动物及人类如个以其生物节律,适应地球公转。」声明指出,生理时钟调节生物重要的功能如行为、荷尔蒙水平、睡眠、体温以及新陈代谢。

  这个机制有助解释,为何人在跨越数个时区的长途旅行后会有时差问题、对健康有更广泛影响,以及增加患上某些疾病的风险。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日本学者大隅良典。他东京工业大学教授,是研究细胞自噬的专家。他凭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获奖。

  回溯前一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奖。2015年与屠呦呦一同分享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还有爱尔兰科学家坎贝尔(William
Cecil Campbell)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他们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的新疗法」同获该奖。

  在诺贝尔百多年的历史中,生理学或医学奖曾悬空9年,原因可能是那些年份裡,这一领域可能并没有足够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在这个情况下,当年奖金也自动顺延到下一年。

  得主奖金加码 12月10日颁奖

  诺贝尔奖所有奖项得主公布后,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及晚宴会在同年12月10日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届时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Carl XVI
Gustaf)会向各得主颁赠证书、奖章及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9月25日宣布,调高得奖者奖金至900万瑞典克朗(约875万港元),较去年增加100万克朗(约97万港元)。

  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图案十分有意思,膝上有一本打开的书的医学之神,在岩石间收集泉水,供身旁有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大致翻译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

  诺贝尔奖由生理学及医学奖揭开序幕,3日颁发物理学奖、4日是化学奖,6日是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则在下周一(9日)揭晓。文学奖颁奖日期待定,惟根据以往纪录,它或在化学奖公布后翌日揭晓。

(香港01)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