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与东盟领导人对话会。
评论员 蓝雨
利用在越南举行APEC峰会之际,中日之间举行了“习安会”。这也是在安倍多番要求下举行的二国元首会晤。同时与俄罗斯举行了“习普会”,也与韩国举行了“习文会”。在国际风云诡异莫测之下,大国的博弈引人关注。
习近平在“习安会”会晤中,提到几点:
中日关系稳定发展符合双方利益。 他还提及台湾问题、历史问题等中日重大原则问题,并表示改善中日关系关键在于互信。
习近平提到了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点:互信。也就说,日本过去直到现在,都不能取得中国的信任。例如日本在经贸上与中国抢生意(以0.1%的低息抢印度高铁大单等);在南海问题上指责中国;在地缘政治上配合美国构建对华包围圈等等。那么安倍是否就会痛改前非去做到令中国信任为止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安倍之所以不断寻求举办“习安会”,目的是希望中国支持日本2020和2022年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还有就是继续给中国压力,进一步制裁朝鲜。可以说,美日当前的半岛策略,就是迫使中朝反目成仇。值得指出的是,习安会上,习近平并没有提到朝核问题。说明朝核问题不在中日之间存在。变相是对美日在朝核上一致联手的破局。
习安会上,习近平还指出,互利合作是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动力。新形势下双方应该提升双边务实合作水平,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一带一路”框架内合作尽早落地。而这正是安倍所难之处。
自美国退出后,对于排斥中国的TPP安倍是一直不死心,在越南APEC峰会期间,开小会主导TPP改名,继续打造新版“TPP”(笔者另行撰文分析)。日本更是连亚投行都没加入,不可能参与到推动“一带一路”的框架内。不仅如此,安倍还会拆“一带一路”的台。
所以,习近平希望日方以更多实际行动和具体政策体现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战略共识。笔者对此甚为悲观。
此外,习近平在APEC峰会期间,再次举行“习普会”,是2017年内的第五次。会谈时,习称中俄为“真正相互信赖的战略伙伴”,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虽然中俄关系在经贸战略上不相一致,但在地缘政治利益上是存在伙伴式的合作基础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没有异议。
特朗普才刚结束访华之行,受到中国帝王式接待,难免引起其他国家的疑虑。习近平这样点评中俄关系,一是释除俄罗斯疑虑,即令普京吃放心药;二是巩固中俄关系,在中俄美之间做一个平衡;三是暗示中美关系并没完全因为特朗普访华而有质的变化。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那2535亿“大单”,其实很多是意向书,不是真正协议。就算要执行,其中很多项目也需要很长时间谈判和起草,关键是看特朗普有没当中国是朋友谋求中美新型关系,若当,那2535亿“大单”会逐步落实到细节,逐步释放,节奏在中国手里,最终能帮特朗普转为选票,支持其连任;若不当,那就不好意思,“大单”就搁在那吧。这就是笔者给大单打上双引号的原因。
中国显然看到美国国会残存的那股反华势力,特朗普未必能摆平,故此并没有盲目乐观。
事实上,特朗普与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也是各说各话,并没有回应对方。
特朗普敦促所有“负责任的国家”停止对朝鲜政权提供军事、金融资源,并未回应习近平所呼吁透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
而特朗普在北京敦促中方切断与朝鲜的金融往来,但这未获得习近平未公开回应。
两人在朝鲜问题上的最大共同点在于致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至于如何实现,双方仍存在分歧。笔者认为,这种分歧既有客观造成,也有刻意造成。
客观造成,是因为中美二国的朝鲜政策并不一致,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刻意造成,则是美日二国有逼中朝反目成仇,让美日成为渔翁,成为地缘政治游戏的赢家的战略意图所致。具体就是美国向中国索要更多好处,令中国陷入“能减轻美国指责压力”的怪圈中。
笔者必须指出的是,中美之间的战略分歧,在这次特朗普亚洲行中已经明朗化,特朗普主张“美国优先式”的双边关系,北京主张的全球化的多边关系,二者的分歧相信未来会影响中美新型关系的构建。
有一个细节,就是特朗普演讲的掌声比较稀落,特别是重申“美国优先“时。而习近平演讲的掌声更热烈些。中美二国谁将带领全球前行,答案几经呼之欲出。
在APEC峰会期间,习近平还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举行了“习文会”,并宣布具有破冰意义的消息:文在寅12月将出访中国。
此一消息在韩国引起的反响比在中国要大,反应最热烈的首选是韩国商界。众所周知,自3月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关系跌入低谷。“限韩令”若隐若现,导致韩国企业很受伤,到韩的中国游客大跌。而在这段时间的焦点企业乐天就是一个缩影。在“限韩令”期间,乐天苦撑传出卖盘消息,而这几天在中韩破冰后,再传乐天要调整卖盘计划–不卖了。
很多人都会问萨德部署成为事实后,为何中国会与韩国解冻关系呢?笔者分析有如下原因:
第一,双方都认识到两国关系长期受碍不符合双边利益,双方决定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早日返回正常发展轨道。而恢复正常的经贸关系,有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韩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就是不错的成果。
第二,中韩两国均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和平解决这问题的立场。在美国随时在半岛动武的危机下,这个一致立场相当重要,能遏制美国铤而走险。韩国是遏制美国不可或缺的一环。既然立场一致,在这种共识下,双方重启战略沟通不仅有必要,还有一定的紧迫性,笔者分析,这正是中韩急急宣布文在寅12月访华的原因。
第三,文在寅为中韩破冰使出了浑身解数,包括拒绝与日本建立军事同盟,对中国释放善意。特别是“三不”承诺,给了中国下台阶。韩国外长康京和在10月30日接受国会质询时作出「三不」承诺:韩国政府不加入美国反导体系,不追加部署萨德系统,不将韩美日安全合作发展成三方军事同盟,其中最后一点非常罕见。
因为早在今年6月的首次美韩首脑会谈联合声明中,列明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名字,并出现「美日韩合作发展方案」的字句;7月德国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举行的美日韩首脑晚宴上,三方就应对朝核问题达成共识,联合声明指「三国承诺继续发展美日韩安保合作」。因此,韩国的“三不”承诺,就等于推翻了之前的美日韩共识。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中国。因为,中国一直担忧萨德是美日韩军事同盟为实现包围中国战略作出的佈局,韩国国内有声音质疑,在中国高度警惕美日韩区域同盟化的情况下,文在寅似乎低估了三方军事合作的敏感性。这次韩方的表态,相当于为中国释除忧虑,韩国表明不会跟美日绑在一起,正是中方希望听到的答案。
第四,韩国不可能放弃部署萨德,中国当然可继续与韩国「冷战」,但中韩关系继续恶化,对中国的国家利益更加不利,只会将韩国推向美国和日本,这不是中方想看到的画面。继续放任两国关系冷淡,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萨德入驻的既定现实。中国需要利用韩国,平衡美国在半岛乃至东北亚的影响力。
第五,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除了人事调整方案,还公布一系列内政外交方针,成为改善中韩关系一个契机。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这些表述显示,「积极有为」将成为中国下一阶段外交特色。在这样的框架下,一直因萨德而交恶的中韩关系,也到了需要解决的时候。因此中方态度明显出现转向,在外交层面上对韩国展现出缓和姿态。
第六,当然,韩国也有迫切希望中国解除“限韩令”的目的。
中国素来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虽然官方没有承认,但韩国部署萨德令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后果,包括中国旅行团赴韩旅游受限、韩国乐天集团的超市乐天玛特业绩惨淡、停止营业等,令韩国经济蒙受损失。萨德事件亦波及韩国文化产业,韩国明星参演的电视剧被下架,一些商业演出也临时取消。
据《纽约时报》引述现代研究所数据,萨德事件给韩国带来的代价至今可能已达75亿美元,对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有0.5%的影响,中国方面的损失仅佔国家GDP的0.01%。
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已经让韩国和其他国家知道,在涉及地区安全的议题上,若影响到中国利益时要更加小心,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当然,中方会否全面改变对韩态度,取决于韩方对诺言的落实程度。准确地说,萨德问题并未解决,只是暂时被搁置,今后仍有可能挑起两国的争端。「三不」承诺也随时会变,华春莹表示,中方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原则,对萨德问题的立场不变,意味两国在这项问题上仍存在矛盾和分歧。不过,无论是从中美博弈还是中韩正常发展的角度考虑,中韩关系都不应该只因萨德一事而继续恶化。更不应让其他国家渔翁得利。
还有一点必须面对,就是过去一众反对萨德的网友,要转变态度了。其实服从国家立场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似乎有点闹心,昨天还反萨德,今天虽说立场不变,但毕竟是“没事了”。这就是政治。大家也只能去适应。笔者估计,军方一定也找到对付萨德的办法,才把萨德问题搁置的。若这样想,似乎就舒服多了,是吧?
最后一提的是,特朗普还没离开北京时,常委中排名第三的栗战书,9日即在《人民日报》撰文狠批国际势力,称“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树大招风’效应日益显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同样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栗战书眼中的“国际势力“,笔者理解主角里肯定有美日,还有近年与中国明争暗斗的其他国家。这观点,似乎成为了APEC峰会上,习特二人各说各话,习安二人逢场作戏,习普二人点赞中俄关系,习文二人积极为中韩破冰的注脚。
(2017.11.13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大洋洲首份电子日报《熊猫时报》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