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不干涉内政策可休 有所作为新略宜倡

津巴布韦总统更迭,外界认为中国若隐若现

评论员 蓝雨

笔者数年前,就曾撰文指出中国的“不干涉内政”国际外交立场需要与时俱进,做出改变。而今津巴布韦总统更迭,再次提醒中国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这一传统外交立场。

媒体报道指,有关奇温加上将访华的消息,引发了媒体关于中国事先知晓津巴布韦军方此次行动的报道。本周,北京外交部驳斥了这一猜测,称这是西方媒体“挑拨和离间”中非关系的“险恶用心”的证据。笔者认为,外交部急急否认,是不想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的帽子被人戴到中国头上。可是。。。

看看津巴布韦街头欢呼的民众,若能转为对华的感激民意那有多好?

尽管否认,但无可避谈津巴布韦确实与中国有非一般的国际关系,这种关系始于毛泽东时代。而“不干涉内政”外交政策也是属于那个年代。

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已非昔日可比,最大的变化是美国影响力不断衰退,美国,英国这二位昔日全球霸主的国家形象今不如昔(美国皮尤网站自己做的国际民意调查,美国在国际上是全球威胁排在第一位的国家)。必须指出的是,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一著名的“骗子”与“疯子”之选,除了让国际大开眼界,恍然发现原来西方强国的“民主选举”是这样外,美国指控俄罗斯“干预”大选也是一种被人忽略的改变。

一直以来,只有美国去干预别国大选(例如美国基金会支持反对派,中情局制造事件等),现在却一尝被人“干预”的滋味。这个例子说明,“干预”,“干涉”别国内政,其实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一种外交选项。其实,中国刚刚过去的十九大,会前采取前所未有的网络管制措施,笔者不排除就是防止域外势力插手制造不利舆论,影响十九大的召开,这也算在大国博弈的范畴内。而且,香港立法会议员地区选举被域外势力插手(称“雷霆计划”)就是前车可鉴。

笔者认为,网络管制只是防守策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面对国际错综复杂的各国形势,制订出击策略成为必然选项。中国再也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国际封锁,被迫自力更生的中国了。防御性外交政策到了检讨的时候。

而且,中国几乎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旗手,旧有的外交政策似乎已经不合时宜。

当初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不干涉内政”,是新中国站起来时期极度需要的外交政策,这样可以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但时移势易,中国进入强起来阶段,应有足够信心进行大国博弈,不再被动防御。

回顾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不干涉内政”并没有换来各国对中国的尊重,更别说对中国这一外交纲领的响应了。

如周边国家长期蚕食中国领海(南海东海)领土(中印等),域外势力跨国对华发动颜色革命(利用NGO组织培植代理人等),即使当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对象–印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会见与中国存在着领土纠纷的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正式向国际社会提出的),也没有遵守“五项原则”,1962还发动侵略争议地区战争。。直至2017年也有洞朗之对峙。

可以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是束缚了自己,没有能约束别人。就像中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最终的现实在别国眼里是“你搁置,我开发”—发生多国侵吞中国的南海岛礁达数十个的情况。

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更多是中国的良好愿望。笔者认为,这个外交政策可以束之高阁了。实际上,即使取消该政策,也不意味就立即去干涉别国内政,不应理解为取消后就干预。新时代需要新的外交思维和手段,刚需要崭新的外交纲领指导。

我们不能走美国的霸道。我们完全可以不受羁绊,在以德服人之王道上,发展新型的国际关系,例如中国提出的命运共同体,战略伙伴关系等,都对中国提出新的外交要求。

其实,美国式的恶性干预不可取,但保护性的良性干预必不可少。例如一家有难,八方支持,这种其实就是“干涉”的一种;例如执政的亲华派遭到在野的反华派狙击,或执政的反华派被在野的亲华派狙击,由于最终涉及中国利益,中国就必须在政策上,舆论上支持亲华的一方,为未来铺路。比如杜特尔特上台,就比阿基诺三世更符合中国利益(大大减少南海压力)是不是?所以,我们要把“干涉”理解的更广义些,要把“内政”理解的更智慧些。

中国近年提出“命运共同体”,其实已经包括政治上的一定程度的交融,单单是经济的交融不仅十分脆弱,没有政治的交融也谈不上“命运共同体”。

还有一个需要反省的例子。2011年利比亚乱局中,中国决定支持穆阿迈尔•卡扎菲。不料卡扎菲被杀。后来上台的新政府撕毁了中利两国数额巨大的石油合同以作对华惩罚。中国利益受损。

这个例子说明,当中国的海外投资遍布各国时,各国的内政深深影响中国的国家利益,“不干涉内政”已成累赘的外交包袱,无法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遭受西方国家封锁,更别提在海外有投资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出台,当时符合国情,十分具有政治智慧。但
时移世易,当时的老大美国而今已经步履蹒跚,西方列强不是要“捧”中国为全球化旗手,要中国担当“大国责任”(实则就是要中国出钱)吗?那就将计就计。既然要做旗手,规则就要我来订,订后就要执行。这执行才是关键。这过程难免涉及当事国的内政。

中国必须吸取利比亚的教训。侨民是可以撤了,但投资撤不了,那些钱可是打了水泡。既然表态支持卡扎菲,就要有实际行动,口头支持没有意义。当时的正确做法,应该是一方面撤人(留一小部分用以保护理由),一方面派特种部队接走卡扎菲,同时紧急运用联合国的平台,组建以中国为骨干的维和士兵,即日进驻利比亚,保护各国侨民,关键是保护在利比亚的中国能源投资;就算保不了卡扎菲,也应借鉴美国的惯常做法,保护中国的石油合同。(可怜现在的利比亚人,从北非富国沦为贫穷动荡之国,生活从天堂跌入地狱。)

后期木已成舟的现实,就应制裁利比亚(借借美国的做法),以换取中国石油合同的履行。将国家损失减到最低。

在这次津巴布韦的内政上,正如外媒所言,北京方面务实多了,不仅没有谴责,更没有立场表态。与利比亚立场表态截然不同。

不过,笔者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现在不仅在非洲,在其他地区也发展了很多友好国际关系,关键是一带一路的投资遍布全球,外交政策必须要做一个新时代的规划。

中国去年在吉布提设立了其第一个海外军事基地,并于2015年首次派遣作战部队出国参加联合国在南苏丹和其他非洲国家的维和行动。

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在今年的一份报告中说:“利比亚的事情吸引了中国外交政策决策者和思想家的注意力,引发了对不干涉方针的激烈讨论。”

中国在苏丹和南苏丹拥有石油利益,北京方面在这些地区采取了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政府和反对派组织之间展开穿梭外交,并在民间团体间建立联系。国际危机组织的报告称,中国在南苏丹的参与程度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由此可见,中国其实已经吸取利比亚教训,未雨绸缪开始改变“不干涉内政”的做法了。

新时代,中国需要全新的“和平共处”新纲领,新纲领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能损害中国在当地的利益,否则就无法“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不是没有原则,不是没有前提的。

中国再不能吞下投资打水漂的苦果了,一带一路绝不能白干。面对各式拦路打劫者,就要“撸起袖子,干他”!外交变革必须走在经济变局之前,已是势在必行。

(2017.24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大洋洲首份电子日报《熊猫时报》发表)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