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沙特和埃及表面谴责,实际上未必有反制作为;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埃及总统塞西(左)及沙特国王萨勒曼
评论员 蓝雨
美国贵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一言一行都不是美国自己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国际问题。特朗普为讨好犹太集团,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此举被视为美国点燃中东战火。更被视为损害美国的国际信誉。
很多人剖析特朗普此举的动机,一是讨好犹太集团,二是兑现选举承诺。但笔者认为,特朗普其实是因“通俄门”日益逼近核心而转移焦点。这是首选的原因之一,也是特朗普不惜铤而走险,敢于“玩火”的出发点,其次才是讨好,兑现等等。
众所周知,美国的总统都有对外发动战争来转移内政危机的传统做法。在“通俄门”事件中,随着特朗普竞选重臣弗林的招认,特朗普长子,女婿库什纳已被推向风口,“通俄门”事件继续往下,一定会烧到特朗普的身上。因此,与其被烧,不如烧别人–特朗普此时选择外交方向突破困局就不难理解了。
但通过发动战争来转移国内视线,成功率虽高但代价很大,动动嘴炮可以是零成本,一旦启动军事机器,以特朗普的零政治经验,最终话事权就不在特朗普手上,不久前军方高层已经明言不会服从特朗普的“核指令”,这一信息表明特朗普军中无人。因此,发动战争这一选项肯定不是特朗普首选。此外,还有以下因素:
一是能军事打击的对象,寥寥可数,看来看去就只有朝鲜。但朝鲜不是善茬,不是利比亚的卡扎菲,不是伊拉克的萨德姆。关键是中俄的立场,让特朗普投鼠忌器。
当前,东北亚地区局势陡然紧张,中国、美国、俄罗斯、朝鲜、韩国五国几乎同时进行军演,而中方一反常态,在东北开始设立难民营和进行如何防范核武的国防教育。外界认为,种种迹象表明,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很可能打响。但笔者持否定态度。
虽然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不战,弃核”,实现上有难度,但“止战”上和韩国高度一致,美国动武在联合国既没有中俄支持,也没有得到内部盟友韩国支持,而所谓的美日全球军事同盟,中看不中用,美国军方哪来的勇气对朝开战?
值得指出的是,在美韩军演的同一天,中国空军发言人宣布,中国空军近日出动多种战机赴朝鲜半岛附近的黄海和东海训练,「飞了过去没有飞过的航线,到了过去没有到过的区域」。解放军在此时高调发布这一消息,是要警告各方不要轻举妄动。此外,外交部也重提朝鲜战争,显然是另一种警告。
二是美国开战没有回报。朝鲜不是利比亚,不是伊拉克,总体上是贫瘠之地,打下朝鲜(还有个打不打得下的问题,朝鲜战争就是一个教训),美国有何经济收益?帮韩国统一半岛?韩国连部署萨德的10亿都不肯支付,你要特朗普自己掏腰包打仗?重点是萨德部署后,军事上基本达到了在中国家门口监视中国的战略目的,又有何必要非要进驻到鸭绿江边逼中国出手呢?军事科技的发展,令地理上的距离日益不再重要。加上美国目前国力不济,特朗普何来底气开战?美国有民意指金正恩比特朗普更理性,这也意味美国不具备开战的民意基础。
以上二点,笔者排除特朗普对朝动武,以转移“通俄门”视线的选项。
那么,特朗普选来选去,唯有在中东问题上点爆“核弹”转移国内视线—此举跟“开战”区别不大,即美国与阿拉伯世界“开战”。那特朗普点燃中东战火,是否玩火自焚呢?
我们观察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其实是十分纷乱的。如近期传出国务卿蒂勒森去留问题,虽然特朗普已经否认,但无风不起浪,事出未必无因。
上任伊始,蒂勒森这位头顶石油大亨光环的政坛新人就备受争议,反对声音颇多,近日传出的撤换国务卿风波,更是让这位上任十个月的国务卿颜面扫地。虽然白宫后来出面坚决否认,但蒂勒森与特朗普的貌合神离已是公开的秘密,两个原先都没有任何从政经验的商界大贾,从伊朗核协议、朝鲜半岛核危机、阿拉伯世界盟国纠纷再到美俄关系,两人都存在较大争议,再加上蒂勒森缺乏从政经验,并不擅长处理与国会、政府官僚之间的纠纷,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
高层之间的隔阂与沟通不畅,直接造成了美国现在外交政策的混乱,白宫与国务院甚至军队高层互相拆台,这也导致特朗普政府至今也未形成完整清晰的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例如,特朗普上月访华签订诸多经济贸易大单,近日却又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做法让人费解;又如当初处理沙特与卡塔尔的交恶风波,五角大楼急于为特朗普的言论善后,最终白宫却又出面安抚卡塔尔,可谓乱象丛生,也折射出美国外交政策的折腾与混乱。
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的反覆无常,被美国民众称为建国二百多年来未见之奇观。之所以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特朗普总喜欢在推特上语出惊人,情绪化倾向严重,过于依赖自己的亲信,导致白宫每天疲于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另一方面,「稚嫩」的总统与国务卿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美国利益与全球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取捨中迷失方向,缺乏外交经验与全局观念。这些乱象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全球领导力的下降。
但美国全球领导人地位下降不是问题,这世界本身就是优胜劣汰,下降就下降了,美国过去的所作所为,早该滚下神台了,不做超级帝国没人会可惜,问题是美国的混乱,却给世界带来灾难,真可谓是有破坏无建设,累己及人。现在中东将是乱上加乱。别跟我说,这又是特朗普玩能源战的“计划”,若然如此,美国付出的政治代价,将远远高出经济代价。
不过,从现实分析,于对付伊朗、对美关系等现实考量,穆斯林国家似乎只能硬吞这股怨气。事实上,中东老大沙特的接班王储萨勒曼,与特朗普的犹太女婿库什纳关系良好。接班王储更需要美国支持,这一现实需要,比起什么圣城更重要。加上沙特与以色列均一致敌视伊朗,两国私下一直有接触。而以色列或会玩各个击破的手段,中东各国难以组成统一战线反美以。残酷的政治现实,就是“巴勒斯坦过去是基本议题,但现在却成了穆斯林世界极力回避的问题”
(以色列北方邻国黎巴嫩的大马士革大学1名讲师告诉《约旦时报》)。当然街头示威,外交抗议少不了,样子总要做做的,但总体政治格局变化应该不会太大。
1973年,当时的中东国家团结一致,祭出石油禁运,报复美国给予以色列军事援助,此举重创天然气价格,让美国经济陷入紧张,但今非昔比,除了沙特,中东地区另一龙头阿联酉与以色列也有往来,加上叙利亚、伊拉克、也门及利比亚等国家内战冲突不断,穆斯林世界目前分崩离析,难以团结反击。
以色列鹰派智库“耶路撒冷战略研究所”(JISS)主席英巴尔表示:“现代的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一样,都需要美国帮助,以对付主要敌人:伊朗的威胁……我们会看到外界谴责美国的决定,但严格来说,我不认为局势会有任何改变。”
因此,笔者认为,特朗普(还有以色列)还是把握了这个时势,特朗普玩火未必会“自焚”。得到了犹太集团的首肯,“通俄门”能安然渡过。这才是特朗普燃点中东乱火的政治目的。不过,唯一赢家是以色列,美国没有任何得益—除了特朗普能转移“通俄门”视线外。美国收获的是伊斯兰世界更多的敌视和未来的恐袭。
美国布什,奥巴马失败的中东政策,已经造就IS怪兽的诞生,现在,特朗普的中东政策也不遑多让,继续延续失败路线(特朗普要与布什,奥巴马比比,谁更失败?)
此外,IS会否死灰复燃,重整旗鼓,会否成为美国中东政策的“赢家”之一,相信是各国最关注的。而伊朗会否打造更强的政治阵线,也值得观察家关注。
(2017.12.8 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