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美国以色列沙特外,伊朗俄罗斯土耳其三国也是中东的重量级玩家
评论员 蓝雨
据悉特朗普今日发表“中国经济侵略论”的国安战略报告,本应优先撰评,不过,世界政治格局从来不是独立的一块,例如中东格局,其变化最终牵动大国的博弈较量。今天不妨先梳理近期中东新形势。
提到中东新形势,一定是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一事。目前看,特朗普燃点中东战火后,中东各国的“火势”却有大小之分,此大小体现了伊斯兰世界的分化。
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海湾国家对特朗普此举轻描淡写,甚至逼巴勒斯坦接受。但土耳其及巴勒斯坦等国却高调斥责美国及以色列。
在埃尔多安的斡旋之下,伊斯兰合作组织特别峰会1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与会国家五十多个。埃尔多安在大会上表示,以色列是「恐怖主义国家」、是「佔领国」。土耳其将会不遗馀力地促进巴勒斯坦成为独立主权国,承认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首都。此外,埃尔多安还强烈谴责了以色列的强行佔领行为。他表示,以色列现在充满了野心,这将会把中东带入地狱的深渊。埃尔多安15日还宣布,土耳其正在联合国推动就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进行投票,从而让美国总统特朗普收回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的决定
17日埃尔多安表示,土耳其已经宣布承认东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的首都,由于耶路撒冷处于被占领状态,所以土耳其至今未能开设使馆。埃尔多安宣称如果情况允许的话,土耳其将在东耶路撒冷开设使馆。
埃尔多安连番表态是目前为止,全球各国里面对巴勒斯坦最给力支持的国家,也是对以色列最严厉谴责的国家,相比之下,中东其他伊斯兰大国比如埃及、沙特则温和许多。土耳其为何要做中东反美反以的急先锋呢?
土耳其如此给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色列极力支持库尔德人建国,不仅给敍利亚库尔德武装出钱出枪,而且也公开支持伊拉克库尔德人公投独立,以色列这些行动让土耳其深感威胁。
众所周知,土耳其东南部的库尔德人一直採取武装反抗方式争取独立,以色列对库尔德人支持,相当于间接与土耳其为敌,埃尔多安早就对以色列心怀不满,今次美国迁馆风波爆发之后,土耳其借题发挥,正好给以色列一个战略反击。
另一方面,埃尔多安除了有恢复昔日鄂图曼帝国的梦想之外,还想称霸中东地区,成为伊斯兰世界的领袖。今次迁馆风波爆发,沙特、埃及在美国的压力下,萎缩不前,给了埃尔多安一个扛大旗整合伊斯兰世界的机会。因此,土耳其作为东道主迅速召集五十多个国家在伊斯坦布尔举行峰会,对以色列进行声讨。
不过,埃尔多安虽有凌云志,但土耳其国力未必能够支撑其雄心。土国因受敍利亚战事及国内反恐严峻形势影响,经济每况愈下。伊斯兰不少国家都是穷国弱国,土耳其若拿不出真金白银援助,这些国家未必会听从其号令行事。
事实上,争做中东老大的除了土耳其,更有沙特和伊朗。
沙特为了联合以色列反对伊朗,不惜背叛巴勒斯坦利益,这也使中东主要矛盾发生根本性变化。
据巴勒斯坦官员透露,尽管沙特谴责特朗普公开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但其实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萨勒曼上月在利雅得会见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时,曾详细讨论有关白宫准备在明年上半年公布的以巴和平协定,并要求阿巴斯支持这份协定。这份协定只会给予巴勒斯坦人西岸一些没有相连接的土地为领土,自治政府的权限将受限,阿以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也将无法回去。为了逼迫阿巴斯接受这个协定,沙特已连续六个月停止向巴勒斯坦政府提供每月二千万美元的援助。
巴以冲突是过去半个世纪中东地区主要的矛盾,阿拉伯世界为此与以色列进行了多场大战。沙特当年为了阻止美国等西方国家,还以石油为武器,对西方进行石油禁运,与以色列势不两立。如今沙特却调整政策,开始与以色列媾和,这使得中东局势发生根本性改变。
如果过去中东各方以巴以问题划线进行站队,今后各方将以教派问题划线进行站队,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敍利亚为一方,卡塔尔偏向这方的可能性也存在。而沙特、阿联酋、约旦、以色列为另一方,二大阵营将进行世纪大博弈,域外大国插手的机率与切入点更多,中东乱局将更加混乱。
沙特之所以发生如此大转变,主要是对以色列与伊朗的认知出现根本性变化。在沙特看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矛盾只不过是肢体之患,以色列佔领巴勒斯坦伤害了伊斯兰世界的情感,但以色列并没有威胁沙特的领土安全和皇室政权;而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扩张什叶派势力,企图恢复波斯帝国当年的荣光,这将危及逊尼派的生存空间和沙特皇室政权的安危。权衡利弊之下,沙特放弃了巴勒斯坦,选择与以色列结盟共同抗击伊朗。
实际上,特朗普在其犹太女婿库什纳与沙特的沟通中已经得悉沙特立场的转变甚至支持,所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一事,震惊的都是局外人。美沙以高层早已妥协好了。
对于伊朗而言,沙特与以色列联手肯定是强强联合,自己会处于劣势。因此延缓他们的“合作”步伐成为当务之急。
近日伊朗总统鲁哈尼就突然表态,愿意与沙特阿拉伯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但附加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沙特停止在也门的轰炸行为,二是停止「向以色列卑躬屈膝」。这是自去年一月「尼米尔事件」两国绝交以来,两国关系出现的一个转机,但这对互掐了数百年的老冤家,真的会出现和好迹象吗?显然不会。
伊朗与沙特的争斗由来已久,可谓源远流长,这不仅是什叶派与逊尼派的矛盾,也是波斯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的宿怨。从争夺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人的合法地位开始,佔优势统治地位的逊尼派就看什叶派不顺眼,既政治打压,又大肆屠戮,两者的争斗史充满腥风血雨。而波斯民族也自恃自身文明的优越,对偏居沙漠一隅的阿拉伯民族嗤之以鼻,双方互相提防,互不买帐。
但斗要斗得有艺术,鲁哈尼示好沙特,相当于把球踢给对方,争夺道义制高点。俗话说,勇者相逢智者胜,谁佔领道德高地,谁就佔据斗争主导地位。伊朗柔中有硬,出手的分寸火候都很讲究,相比之下,沙特新王储年轻气盛,一味蛮干,在政治技巧方面还差得很远。若没有美国和以色列的支持,从长远来看,沙特前景堪忧,无法与伊朗争雄中东。
况且就算伊朗与沙特主动和好,他们背后的主子也不会答应,继续槓下去将是两国的外交主题。
实际上,逊尼派大国沙特阿拉伯和什叶派大国伊朗,均是中东乱局背后的两只黑手。缓解地区危机的前提,必须是这两个国家收控各自释放的教派主义恶魔。
近代以来,特别是阿拉伯之春、中东巨变之后,中东原有的政治生态被打破,宗教矛盾日益突出,海湾地区不仅逐渐变成伊朗和沙特之争,他们的幕后代理人俄罗斯与美国的博弈也体现其中。不过,美国对伊拉克与阿富汗发动战争,却帮伊朗扫清了敌人,扩大什叶派统治的区域。而在敍利亚问题上,逊尼派国家也没有佔到上风。
中东新局,在美国宣布支持以色列建都耶路撒冷后,另一中东重量级大玩家俄罗斯却宣布撤军叙利亚,时机耐人寻味。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突然到访敍利亚的俄军基地,并宣布将从敍国撤走参与打击极端主义武装的俄军驻敍部队,但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梅明空军基地仍然保留。在敍利亚进入政治谈判的关键节点,俄罗斯此举相当于以退为进。
作为敍利亚战事的主要参与者,俄罗斯提出撤军,相当于给美国、土耳其等出了一个难题,即要不要跟随俄国一起撤军?毕竟当时各国以反恐为名进入敍利亚,现在IS已经覆亡,各国没理由在敍国长期驻军。而伊拉克等国宣布IS已经被消灭的背后,也含有要求美军撤军的动机。
但是,普京宣布撤军,还有另一层用意,即就目前形势而言,叙利亚无需统一,维持现状符合俄罗斯利益。
今年三月的日内瓦会谈,阿萨德政府的开场白就是「打算收复全部国土」,这与俄罗斯的战略目的有分歧。普京宣布撤军,无疑是在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警告阿萨德不要对完成统一抱有太大期望,也不要任意行事,一切都要按照莫斯科的眼色行事。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目前已颇具实力,如果放任阿萨德武力统一全国,必然刺激美国继续加大对库尔德武装的投入,如此一来,战事绵延不绝,对饱受西方制裁的俄罗斯并非好事。
事实上,由于国际油价低迷不振,目前俄罗斯的国力非常有限,干涉敍利亚内战已是勉力支撑,如果继续在敍国维持一支庞大的海陆空军队,对俄罗斯的军费是沉重压力,适时撤退一些部队可以减轻财政负担。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在敍利亚问题上做出一些妥协姿态,可以改善西方对俄国的观感,为下一步减轻或取消对俄经济制裁创造条件,并增加谈判筹码。
比起敍利亚的军事基地,俄罗斯其实更在乎自己家门口的乌克兰东部地区,这才是关乎俄国生死存亡的大局。乌克兰东部地区久拖不决,将严重影响俄国对周边的经略,这是普京所无法容忍的。至于敍利亚,俄罗斯今后将更多以政治谈判为主,再辅之以军事压力,双管齐下,但普京更倾向转为幕后操控。
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以色列沙特为一个阵营,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一个阵营的中东博弈,六大玩家将会好戏连场。对于中东存在重要能源利益的中国而言,如何动作,如何牵制美国,如何实现中东利益最大化,均是中国中东政策的重要课题。但有一点中国一定是赢家,那就是军售。
(2017.12.18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