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霸现象源于基层组织涣散纪检机关肩负监督施政新任务

  【熊猫时报讯】中共近月动员党政机关,大举展开「扫黑除恶」行动,所谓「黑」和「恶」,上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前常委周永康包庇四川黑道头子刘汉,下至深圳宝安公安分局干部为黑社会通风报信,不一而足。基层官黑勾结不囿于党政高层,也不限于大城市,最近(1月3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公众号「侠客岛」即访问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研究员林辉煌,探讨村霸现象。

  据林辉煌所论,所谓「村霸」在华北依靠家庭势力,在华南则与强势宗族有关,至于华中长江流域地区,则由于村庄较为「原子化」,村霸一般靠个人「气势」如魁梧身材得以威压村民。当然,村霸可以是村支书或村主任,本身获制度认可其权力,以至于流弊层层滋生:

  他们在非法侵占公共利益的同时,还向更高一级的官员输送利益寻求保护,那些贪图「利益」的官员自然也就乐意充当「保护伞」一角。

  基层法治力量不足以维持秩序

  林辉煌不讳言,改革开放后中共在农村推行「收农业税」和「计划生育」,不得不借助村内「有势力人士」以完成任务。其后农业税取消,计生工作亦逐步放缓,「有势力人士」转而介入征地拆迁,以解决「管理者不容易搞定的事情」。林辉煌继而指出箇中关键:「基层法治力量、尤其是警力布局的严重不足。」言下之意为「合法的暴力体系」不足以维持当地秩序,村霸遂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基层民主」不彰亦导致民众难以监督公共事务,农村遂成官黑勾结温床。对于农村选举,林辉煌的见解一针见血:「我们看到许多地方的基层选举在走过场,要么是大家漠不关心,要么是资源被强势势力甚至黑恶势力垄断,选谁不选谁,人民做不了主。
」他提出解决之道为整顿「基层民主」,澄清「基层行政体系」,容让党政力量巩固农村秩序,届时村霸才会无容身之所。

  近年中共以扶贫工作为首要政务。(资料图片)

  县市「监督监管层层失守」

  实则「村霸」现象仅属基层吏治问题之一,中共官方更提及基层干部贪污渎职,挪用数以亿元人民币计扶贫资金。林辉煌所提「基层民主」,以及「基层行政体系」改革,理论上合理之至,但要现实上要贯彻推行则非易事,首先要从那一党政关节入手已经够伤脑筋。尽管如此,就澄清基层吏治一事,近来可见中共正动员纪检机关,工作范畴由打击腐败演变为监督施政。

  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在1月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审查「党员干部涉黑涉恶问题」,优先调查官黑「保护伞」现象。另外,去年9月及10月,中纪委及河北省纪委巡视河北省,发现张家口市、蔚县及康保县扶贫工作违规违纪,存在「形式主义」及「官僚主义」,「监督监管层层失守」。河北省党政领导层称,已针对相关单位及干部,追究责任。

  未来或有制度改革以标本兼治

  由此可见,按农村现实政治而言,要立刻促成「基层民主」发挥监督作用,又或者要「基层行政体系」即时变得廉洁高效,暂时仍属不切实际,所以「外力介入」无可避免。然而一如上述,「保护伞」在各行政层级环环相扣,难保不会互相包庇,故此中共转而调整纪检机关工作性质,对各级行政机关实施「党内监督」,也许当局期望在一轮扫荡洗涤后,基层政治生态具备有利条件,足以推行更为根本的制度改革,以收标本兼治之效。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