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郑泳舜、陈家珮及邓家彪等人被指欠突出。(陈章存、黄仲民、胡家豪摄)
【熊猫时报讯】民主派在立法会四席补选中惨败,主要是“输自己”,不代表建制派表现特别好或前景一片光明。有分析指建制派三名直选候选人都缺乏个人魅力,在整场选举主要依靠所属政党、党内元老及“操盘人”动员拉票,未能像民主派般培育到新一代的政治明星。建制派在建筑界的得票比率进一步下降,更预示传统功能界别正逐步沦陷,随时在下次换届选举“输凸”。
建制派在今次补选派出的四名候选人,工联会邓家彪及建筑界谢伟铨均非新人,其中邓家彪更连输两次,政治生涯随时就此告终。两名新人民建联郑泳舜及新民党陈家珮,两人均未能独当一面,缺乏个人魅力,在选举论坛中的表现只属一般,其中郑更被指故意缺席多个论坛。最后郑取得的十万零七千多票,刚好是两名现任建制派议员,民建联蒋丽芸及经民联梁美芬在上届选举的得票总和,未能拓展新票源。
另外,民主派建筑界候选人司马文今次取得二千三百多票,与姚松炎在前年换届选举时的得票相若,计得票率更有所上升,反映随着反政府、反建制的年轻专业人士不断增加,建制派在传统功能界别的优势正逐渐缩小。继之前的资讯科技界及会计界先后落入泛民手中,建制派在建筑界、工程界等奉行个人票制度的界别,形势亦岌岌可危。
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讲师陈伟强指出,建制派近年培训的新人都缺乏突出个性,议政论政能力亦并非特别好,例如郑泳舜只懂背书、陈家珮英语欠佳,即使是曾任立法会议员的邓家彪,市民对其印象亦不深。他认为姚松炎及民主派今次只是“输自己”,包括未有努力落区及未能团结本土派与传统泛民,建制派不应为胜选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