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来港拍片 获选「沪港四大女星」 「小周璇」94岁王丹凤逝世

  

王丹凤有「小周璇」之称。(黑白图片)

     【熊猫时报讯】有「小周璇」之称的内地影星王丹凤昨晨在上海逝世,终年94岁。王丹凤上世纪40年代初因出演电影《新渔光曲》一举成名,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参演50多套电影,是1962年中共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王丹凤与香港也渊源颇深,曾在港拍摄《锦绣天堂》等多部电影,是香港1949年选出的「沪港四大女星」之一。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祖籍浙江宁波,1924年生于上海,16岁时陪同朋友舒丽娟去合众影片公司看拍戏,被导演朱石麟看中,便让她饰演影片《龙潭虎穴》中的丫环,并为其改名王丹凤。由于王丹凤在《龙潭虎穴》中扮相甜美、表演自然,影片一上映便获好评,不久又让在《新渔光曲》一片中主演渔家女一角而一举成名,获「小周璇」的美誉。

  演出《新渔光曲》一举成名

  在主演《新渔光曲》之后,王丹凤之后主演《三朵花》《丹凤朝阳》《红楼梦》《教师万岁》《断肠天涯》等影片,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50多个银幕形像。她曾在根据巴金原着改编拍摄的1956年版电影《家》中扮演「鸣凤」一角令人印像深刻,出演《护士日记》并演唱主题曲《小燕子》,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传唱内地,歷久弥新。

  生于战乱时期的王丹凤与香港颇有渊源,1948年曾赴香港并拍摄《锦绣天堂》、《无语问苍天》等多部电影,创影艺事业最高峰,香港1949年选出「沪港四大女星」,王丹凤与李丽华、周璇、白光并列。中共建政后不久,王丹凤重返上海并与未婚夫柳和清完婚,婚的多部作品也深得内地影迷喜受,1961年获评为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

  内地在上世纪60年代中爆发文化大革命,王丹凤因受迫害熄影长达15年,70代年末期平返后短暂重返影坛,1981年拍摄完电影《玉色蝴蝶》后淡出。退隐后,王丹凤仍然活跃在社会大舞台,远赴美国参加列根总统就职仪式,顺道去加拿大探望民国影后胡蝶,1989年与丈夫柳和清迁居香港,开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直至本世纪初才重回上海。

  耄耋之年的王丹凤据称晚年住在上海繁华的静安区陕西南路一处小区里。去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当时93岁高龄的王丹凤亲自出席,兼获授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王丹凤主演《护士日记》的造型。

王丹凤与丈夫柳和清的婚照。(黑白图片)

  【另讯】生于民国时期的王玉凤一生见证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政治动盪。中共建政后,王玉凤从香港回到上海并与柳和清结婚。在十年文革期间,王玉凤与许多演员一样遭受诸多迫害、受尽屈辱,在任人摆布下才忍活下来。文革结束后,获平反的王玉凤短暂重返银幕,参演过《失去记忆的人》等几部电影。

  传被剃成阴阳头

  王玉凤在文化大革命前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1963年的《桃花扇》,而《桃花扇》在文革中被封为「毒草」批斗,男主角冯喆被斗死,导演孙敬自杀未遂,而王玉凤也难逃厄运,经歷了被抄家、批斗、幹校劳改、关牛棚等诸多迫害。传闻王玉凤期间更因姿色出众被剃成阴阳头(剃掉一半头发,搞成像鬼的样子)。

  在幹校劳动时,为了减少更加厉害的迫害,王玉凤处事非常谨慎小心。有的女演员暗中带点酱瓜、咸菜,王丹凤从不带吃的。在大太阳底下劳动总是带顶帽子,一锄一锄地挖,从不偷懒。出勤时走在前面,到工作间取农具也不挑不拣。给人们的印象是乖巧、随叫随到、任人摆布,投入所谓的「脱胎换骨的改造」。

  王玉凤忍辱多年才在文革中活过来,1978年获平反后重返影坛,先后参演过《失去记忆的人》、《儿子》、《孙子和种子》、《玉色蝴蝶》等几部电影,但经歷浩劫的王丹凤已无法演出过去成名的美女形象,不久后退出影坛,1989年与丈夫回到香港开办素食馆,餐馆直至21世纪初期让友人,两夫妻返沪度过晚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