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国开始踩煞车减速

  【熊猫时报讯】中国透过金额庞大的「一带一路」计划向海外施加影响力,引起全球侧目。但在国内经济成长趋缓及美中贸易战压力下,中国正开始对「一带一路」踩煞车,今年来的投资规模不增反减。

  纽约时报报导更提到,一名熟悉中国经济政策制定的匿名人士透露,中国已开始对「一带一路」目前达成多少交易、融资条款是什么、与哪些国家达成交易,进行广泛的「跨部门审查」。

  报导指出,中国官员如今也发出了谨慎的声音,并表达担忧。像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4月就在北京表示,「保证投融资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意思是,中国金融机构需要对「一带一路」的跨国放款精打细算,确保对方有能力偿还。

  根据中国官方数据,今年1至5月,中国企业针对「一带一路」计划签署的合约总额是362亿美元,规模虽仍然巨大,但却比去年同期下滑了近6%
。报导形容,这一变化显示,「一带一路」计划「更加克制」。

  国际货币基金(IMF)前中国分部负责人普拉萨(Eswar
Prasad)表示,与去年相比,他感到中国对「一带一路」的热度「显然下降了好几个等级」。

  在「一带一路」计划中,中国政府控制的贷款机构,通常以贷款或财务担保形式向目标国提供大量资金,以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和发电厂等大型基础设施。这些资金往往伴随着中国企业必须参与大部份内容的条件,为这些中国企业带来不少进帐。

  这项报导提到,中国即使有强大的财力,但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且正与美国进行贸易战。同时,中国还在努力解决国内债务问题,而狂热地向他国放款肯定无助于解决这个问题。

  报导指出,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肆意挥霍的贷款,反而会令他们与中国的关系恶化。像是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等国的新政府都质疑,前任政府为什么要向北京借那么多钱?

  同时,「一带一路」也受到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怀疑。他们警告,开发中国家不应大肆举债。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