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蓝雨
这一标题,恐怕有些人指是马屁文。但真的不是,笔者的文章,带批判性的基本是主调。现今七常委笔者批过二个,连刘鹤也成为笔者笔下海内外鲜有批评之人。言归正传,习主席有何动作,能起到攘外安内的作用呢?
这就是中东及非洲之旅。
要看懂这一动作。首先需要看清几个现状:
第一个现状:欧美列强对一带一路抱怀疑态度。
概括来说,目前除了中东欧这一欧洲二三线国家表态支持一带一路外,传统的列强没有表态支持的,甚至美国还竭力反对。这是一个现实。笔者这里暂且不展开(一是后面还有很多信息要说篇幅有限,二是美欧传统列强不是一带一路主对象)。
第二个现状:作为一带一路的主对象:发展中国家也存有疑虑。
这种疑虑,一是英文媒体,法文媒体长期抹黑一带一路造成的,美欧媒体讥讽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新殖民主义”,挑拨各国与华的关系,进而阻止一带一路的发展;二是部分中资企业粗放型的投资及摆出我有钱我是大爷的作风导致的。俗话说,入乡随俗,在中国你是大爷,但在很多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宗教为体制的国家,就需要尊重当地的一些观念。
第三个现状:一带一路当前遇到一些麻烦,个别投资项目遇到很大风险。
笔者今天看到一篇网络文章,历数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投资项目,文章结论就二个字:失败。这是事实吗?显然不是。文章的作者动机是别有用心,文章十有八九是美欧媒体的中文翻译或是那个政治宗教的媒体的文章转发。当然,中国在海外的一带一路项目,有些遇到了障碍,这是很正常的,试问投资哪里会没风险?特别是在反华势力暗地阻挠挑拨当地舆情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投资更是风险重重。
不过,笔者认为,这几年的遭遇,一定已经令到中国的决策层看到,已经令到人才济济的中资企业感受得到。情势能得到改进。
鉴于美欧的阻挠,反过来说一带一路的战略推进是正确的,而战略成功与否,每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牵涉的因素很多,但中国必须坚持下去,不能因噎废食。笔者认为,项目20%的失败率是可以接受的。
第四个现状:国内的传闻满天飞,大体都指向一带一路的投资如何如何失败,笔者前面提到的那篇网络传文就是一个例子。造成的舆论令到部分人对一带一路产生不满及抵触情绪。这正是幕后操盘手的目的所在。
了解上述一带一路在海内外的现状其实还不够,还会有一个表面与一带一路没有关系但实质联系密切的现状,那就是中美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的性质可说简单,也可说复杂。简单就是中美的政治博弈,复杂的话,是中美在各个领域较量的开场。贸易战涉及中国的进出口,当然会对一带一路产生影响,毕竟中美二国的经济影响力无远弗届,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做旁观者。事实上,美国的所为,已经先行打击到次发达二线国家如韩日等,亚洲各国货币岌岌可危,金融危机黑影重重。美国白宫的决策者是要把棋盘上的棋子全部扫下,务求“不破不立”之势重新开局。这个话题说来话长,笔者也有很多篇分析,这里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五个主要背景形势下,习近平展开了中东非洲之旅。俯视来看,此趟未必是力挽狂澜之行,但仍是值得记载的一次外交之旅。
阿联酋总人口900多万,名符其实的中东小国,但在中东具有很深的影响力,相对于沙特与卡塔尔之争,阿联酋基本是中立的。此次出访是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访问的第一个阿拉伯国家,也是中国元首时隔29年后再度访问阿联酋。
阿联酋也给予隆重的接待。特别是赠送世界三大马种之一的阿拉伯马给习近平。这匹马是2016年国际赛马冠军,可说是马王中的马王,价值连城。赠送马匹给尊贵的客人,千年来都是阿拉伯国家的礼仪传统(法国那匹骟马根本不值一提)。
法新社报导,在习近平到访阿联前夕,中阿双方签署多份贸易和能源协议。阿联国营阿布达比国家石油公司发表声明,宣布向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BGP)批出两份总值十六亿美元的油气勘探合同,于陆上和离岸面积达五点三万平方公里区域寻找油气。
BGP是中国石油旗下、中国最大的专门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的专业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据美联社报导,阿方形容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型的陆上和离岸「立体地震勘探」,所有勘探预计在二○二四年前完成。
另外,阿联国营杜拜环球港务集团宣布与中国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于杜拜西南五十公里处的杰贝.阿里自由区建立新的「商品市场」。
习近平首次出访阿拉伯国家,不知道美国以色列看明白没有。
长期以来,中东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中国的中东政策都很低调。这次出访中东,虽说不上中国即将染指中东,与美国开辟博弈新战场,但已经明确告诉其他国家,中国在中东有国家利益,未来中国不可能对中东的发展,局势袖手旁观。
而中东,正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也是传统的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核心区域。
不过,习近平这次中东非洲之旅。重点还是非洲。非洲经过欧美的殖民,过去是一穷二白,工业几乎为零。但中国过去数十年,改变了非洲。
中国多年来十分依赖非洲丰富的天然资源,积极参与当地的能源及其他资源开采,以支撑国内制造业。当前,中国在非洲的参与十分广泛,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非洲近年不断大兴土木,发展迅速。
在非洲,中国参与当地基建发展,可以追溯至1950年代,中国出资兴建一条坦桑尼亚通往赞比亚的铁路。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在中国援建下,于1975年建成,成为赞比亚出口交通命脉。
外长王毅2017年曾表示,中国迄今已在非洲援建超过6,200公里铁路及逾5000公里的公路。包括总投资约40亿美元、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迪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亚吉铁路」。全长752.7公里的铁路同样为内陆国埃塞俄比亚铺设出口运输通道,将其盛产的优质咖啡通过吉布堤海港,输往全球。
中国一直采取「安哥拉模式」,对部份资源丰富国家提供基建所需资金,以换取当地原材料,无疑支援了非洲国家发展所需。然而这种声称会达至「共赢」的模式,近年更因为中国公民一些作为不断受到猜疑,偶尔亦有本地居民示威,不满中方营运手法导致环境受破坏及损害本地就业。
中国需要突破这种旧有合作框架,支援更多在地建设及发展所需,才能走出西方渲染的「巧取豪夺」非议。
有见及此,近年中国改为通过中国公司与非洲矿业公司合作,或购买当地矿业公司股份,满足对天然资源的需求。
中国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范畴遍及能源、采矿、电子通讯、兴趣铁路、道路、码头、机场、学校、医院、球场等基建。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及安哥拉接受中国款项最多。这些都突显中国对非洲之重视。
中非关系是建基于过去60多年「南南关系」,两地同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在国际舞台可谓「同声同气」,加上中国奉行不干预他国内政、互相尊重主权的外交原则,在战后非洲国家开始脱离殖民统治后,中国是非洲具吸引力的伙伴。随着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中非经济联系日益深化。中国对非洲作巨额投资,当然有现实经济考量。非洲拥有石油、天然气、矿物等天然资源,是中国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过去十多年,中非经贸合作突飞猛进,1999年至2009年,双方贸易每年增长平均达28%,结果中国在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值得我们两国及两国人自豪…这条铁路将改变我们两国社会与经济布局。」埃塞俄比亚总理德萨莱尼(Hailemariam
Desalegn)今年2月在吉布堤接受《纽约时报》记者访问时这样说。他提到跨国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及吉布提两国首都,全长753公里,造价约40亿美元,为两国解决运输能力不足问题,由设计、技术到资金,几乎全由中国提供。
铁路只是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冰山一角,这片大陆上许多其他基建项目都是中国融资打造。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调查,中国对非洲融资项目中,运输基础设施占最多。由2000年至2015年,中国对非洲作出约300亿美元融资。2015年12月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尼斯堡峰会上也承诺将于三年内向非洲投资600亿美元的投资,这还不包括私营企业的参与。
中国亦有帮助当地建设公共设施;培训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派驻医务人员;以及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此外,中国亦在41个非洲国家设立总共超过间80多所孔子学院,推广中华文化。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个现状,就是国内不少人对非洲留学生不满。这是十分狭隘的民族主义。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非洲留学生学成归国,日后极有可能成为亲华的执政者,为何这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没有如此长远的战略眼光呢?笔者十分支持各国留学生到中国留学,学习中华文化,接受中华价值观的熏陶!
习近平的非洲之旅,笔者所指的安内之一,也在于此。非议非洲留学生的人也请闭嘴吧。
中国在非洲的巨额投资同时为自己拓展了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展开,吸引了42位非洲国家领导人出席,其后每次中非论坛接近50个非洲国家出席。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2014年一项研究发现,在联合国大会投票,与中国立场一致的非洲国家,能够获得更多中国金钱援助。中国正在吉布提建立军事基地,加上中国有2000维和部队在非洲执行任务,不论是政治、经济及军事层面,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有增无减。
民调机构「非洲晴雨表」(Afrobarometer)去年发表的报告指出,超过六成非洲人对中国影响力持正面态度,只有15%抱持「负面」。《金融时报》非洲事务主编皮林(David
Pilling)认为,西方低估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他引述利比亚《辣报》总编的话,中国正在赢得敬佩,「你能看到中国把钱花在哪里,但你看不到美国人把钱花在哪里」。
西方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诬蔑中国之举为“新殖民主义”。
例如,伦敦政经学院国际关系教授艾登(Christopher
Alden)认为,这种以基建换资源的模式使得中国可被视为「殖民者」,中国一旦成功主导非洲经济,便可以利用其地位控制非洲国家。他质疑,中国只重视从非洲获取资源及为中国企业创造国际市场,这种「设计」等同将部份非洲国家视为中国的「附庸国」。赞比亚大学政治学讲师比巴拉(Phineas
Bbaala)也批评,虽然中非经筫关系日益密切,但中国没有提供太多技术转移,有些国家又盲目生搬硬套中国发展模式,会令非洲愈益依赖中国作为生存的伙伴,不利非洲可持续发展。
上述观点在西方及一些非洲国家有一定代表性。但回看历史,西方的殖民主义是剥削,剥夺,没有回报。哪有中国那样拿出真金白银来,换取所需物资的?谁才是“殖民主义”一目了然!
客观而言,中国在非洲发展经济的模式为人诟病之处,首先是缺乏科技技术转移。大部份非洲国家本身似乎只向往中国实体基建投资,多于获取适当中国科技。然而对非洲多数国家的现况而言,中国所掌握的最高端技术可能也并不适合现阶段所需,各国所需要的依然是大量的物资、基建的铺垫、资源矿产的开采、以及基础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投入。
另一个被诟病之处则是劳力问题,中国企业时而被指聘用太多中国工人,太少当地劳工。这种情况其实不能概括全局。不少非洲国家有相关法律规定,譬如坦桑尼亚便规定中国企业每雇1名中国人,就需要雇佣10位当地人。除此之外,非洲不少国家的确存在劳动力人才技术水平不够的情况,很多技术职位在当地人中找不到合适人选,中国企业确实有需要花费更高的成本从中国雇佣工人。要改变这种局面,非洲各国必须进一步在教育和技术培训方面努力,包括中国及欧美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可以提供合作及援助。
从长远经济发展来看,中非之间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一是非洲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二是中国发展需要资源,而非洲的资源取之不尽,而且若不开发,非洲就永远无法发展;三是中国为非洲提供资源市场,非洲也为中国提供商品市场。
中国需要再思考,在发展国际市场、加强影响力的同时,也不忘照顾当地人整体发展需要,需要克服本身人员素质问题,尽早与国际和当地习俗接轨,唯此方能更好地传递正面形象。这不单是关乎中国走出非洲的关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也应采取更可持续、长远互惠互利的方式,中国的软实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受到全球尊重。
虽有西方舆论批评中国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然而,也有外媒则指出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当然,笔者2013年还是2014年,就提出“带剑经商”观点。
中国为了加强中、非在国防方面互动、保护中国经济利益,以及在非洲生活的100多万中国公民的安全,在非洲的军事参与亦有所提升。2016年中方宣布在吉布提建立第一个海外永久军事基地,强调是为了支援索马里海域的打击海盗行动。中国亦派出军舰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岸附近海域护送中外船只航行。
中非6月在北京首次举行中非防务安全论坛,中国向50多名非洲高级军官证,中国将为非洲军队、反恐和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给予「全面支持」,确保非洲国家安全及稳定。
美国虽然设置了非洲司令部,显示出对非洲的重视,但特朗普白人至上的风格,注定其任内不可能对非洲展开战略投资。历史,再次给予中华民族机会,令非洲成为广义的中国“后花园”!可以说,非洲是中国一带一路的重点所在。
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在《丝绸之路》一书中曾写下这样的文字:“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如今,预言已经成真。这种贡献不只是显性的,让“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景重新上演;也是隐性的,向世界展示了一条不同以往的大国崛起之路。这种崛起,没有殖民掠夺的血腥,而有互利共赢的友善;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更跳过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将兵戎相见的“修昔底德陷阱”。在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抬头的世界,传递这种中国智慧的意义显然更为深远。
习近平这次访问非洲包括塞内加尔,卢旺达,南非等国,地缘上刚好是东非,西非,北非等,显示出中国对非洲各国的地缘平衡考虑。塞内加尔更成为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西非国家。这无疑是给风雨中的“一带一路”打下强心针。
值得指出的是,鉴于非洲最大经济体尼日利亚也位在西非,但习近平非洲行首站为何选择人口仅1600万、中国也几乎未有投资的塞内加尔呢?塞内加尔中国事务部长狄翁(Ibrahima Diong)接受CNBC电访时表示,塞内加尔位置对中国特别具有吸引力。「对任何想向美国出口的中国公司而言,没有比塞内加尔更好的了。」对狄翁来说,中国在非洲的进展是地缘政治秩序转变的表现,尤其是现在全球媒体主要集中关注美俄关系。
习近平的中东非洲之旅,是北京在遭遇贸易战、内外面临重大困难之际的战略选择,旨在寻求巩固与非洲大陆传统盟友的友谊,突破中国面临单兵作战的局面。可说能起到攘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安内(平息对一带一路非议,重建信心)之功效。妙不可言。
(2018.7.25猫眼社评 作者为澳洲《悉尼邮报》社长兼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