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中美贸易谈判历经一轮停滞后,上周终于重新召开,但一如外界所料,未取得明显进展。在下次高级别谈判遥遥无期,关税战却不断升级的情况下,中美贸易纠纷已成一场货真价实的持久战。
所谓「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虽然单就股市汇市来说,近期美国势强而中国势弱,但论到实体经济的对碰,这场持久战犹未知鹿死谁手。
上周四(8月23日),为期两天的中美第四轮贸易谈判结束,这是双方自6月以来第一次正式谈判。白宫会后声明指,双方就如何在经济关系中实现公平、平衡和互惠交换看法,谈判内容包括中国的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政策、如何解决中国结构性问题等。中国商务部上周五(8月24日)则表示,中美进行了建设性的坦诚交流,会就下一步安排保持接触。
磋商规格较低
上述声明内容平平无奇,突显会谈缺乏明显进展。事实上,不论是中美两国政府或是市场,都对这次会议期望很低,其中一个原因是相较之前中美进行过的多轮高级别经贸磋商,这次磋商的规格明显较低。中美双方都只是派出「副部长」级人选,包括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早前两国财金领导精锐尽出,谈了多轮都无法决定的事情,自然不是中级官员对谈可以轻易解决。可见,今次会谈充其量只是试探性的接触,让中美政府高层再审视形势,才决定是否再召开高级别的贸易谈判。这也反映中方对进行中美贸易持久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不急于立刻达成重大共识。
在谈判之路受阻的同时,双方关税战再度升级。在8月23日贸易谈判进行的同一天,美国宣布即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160亿美元、共279类商品加征25%关税。中方随即发出简短但措辞强烈的声明,称美国在执行最新关税上「一意孤行」,中方坚决反对并不得不继续做出必要回击,宣布立即对等量的美国货品征收等量的关税。
人民币贬值助中国出口
中美角力陷入胶着状态,进入经济硬实力的对碰,对此外界有一个普遍但错误的观感,认为贸易战后中国股市和汇市都偏弱,美国的股市则屡创新高,美汇指数也持续走强,意味中国经济实力不如美国,又或受贸易战的打击较沉重,应韬光养晦,不宜在贸易谈判上对美太强硬。这种看法某程度上低估了经济的复杂性,误判了股汇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例如人民币走弱美元走强,固然是反映投资者对两国的经济和货币信心有别,但与此同时,一国的汇率反过来又会影响该经济体的商贸和经济,绝对不是愈高愈好。自今年4月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已下跌约10%,对中国来说,人民币接连贬值,变相令中国货品变得更便宜,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有助减低贸易战对中国制造商的冲击,也有利稳定中国的经济。且中国国际收支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大体平衡,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中央又有强劲资本管制能力和工具去维持人民币的稳定和中国的金融安全,料未来人民币汇率将呈现双向震荡,所以对于小幅度的人民币贬值,中国政府也乐于顺势而为。
美股或高处不胜寒
股市方面,随着土其耳危机和美元走强,资金由新兴市场回流美国,新兴市场股市明显受压,MSCI新兴市场指数自今年高点以来已下跌近18%。与此同时,沪深300指数和创业板指数今年跌了近18%,中国股市跌幅虽显著,但跟其他新兴市场相若,未算是特别差。相反,在全球股市都被抛售时,美股却独大,不少专家都担心这趋势未必可以持久。摩根大通分析师Kolanovic
Spots发表研究报告称,美国股市跟欧洲和新兴市场股市分歧之大是前所未有,认为这样的市况不会一直存在。
从实体经济层面看,美国减税的刺激效应将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美国债务日益膨胀的忧虑,且美国劳动力市场已近充分就业,经济再上升空间有限,通胀随时「杀到」,但货币正常化步伐偏慢,一旦股市泡沫爆破,对实体经济必定带来很大冲击。相较之下,中国经济L型企稳后,经济转型、消费升级持续、去产能见成效、贸易结构继续优化。虽因美元走强和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等问题,在金融市场上面临不少挑战,但坚持稳杠杆,加之以中国众多的政策工具,相信确保金融安全应不成问题。中美经济之间的持久战,现时仍难轻言论断谁胜谁负,要中国「未战先降」,屈服于特朗普和美国不合理的要求,有点强词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