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大战中国致力降低倚赖美市场与供应商

  

      【熊猫时报讯】美中关税大战方酣,北京的因应之道是促使企业提高和他国的贸易往来。但几乎没有国家能取代美国的出口市场和产业技术来源,包括中国政府亟欲发展的电信设备制造在内。

  北京不久前宣布调降关税和其他改变措施,却拒绝美方提出的缩减「中国制造2025」等计画规模要求。「中国制造2025」意在透过国家力量,打造中国在机器人、生物科技等领域的冠军企业。美国领导阶层表示,「中国制造2025」等计画违背北京的开放市场承诺,可能会侵蚀美国的产业领袖地位。

  北京因应关税大战的作法,凸显中国宁愿付出失去销路和工作机会的代价,也不放弃会导致和华府、欧洲等贸易伙伴冲突加剧的计画。

  英国研究机构牛津经济公司(Oxford EconomicsLtd.)经济学家何天杰(Tianjie
He,译音)透过电子邮件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国将科技和产业政策视为成长的基础,因此很难看到中国领导阶层会承诺作出重大改变。」

  川普已对总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包括华府声称受惠于不当政策的超音波扫描仪和工业零件在内。中国也对差不多等值的美国产品采取报复性惩罚措施。

  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亚太区市场研究部董事总经理陈昌华(Vincent
Chan)认为,关税大战对中国的冲击「不大,且能控制,至少目前是如此」。他表示,可能的「最糟情况」是,美国若履行所有加征关税威胁,中国今年的成长率可能因此蒸发0.2个百分点,2019年则会减少1.3%。

  北京迄今对美国采取的报复措施中,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取消大豆订单;这是美国去年对中国的最大宗出口,总额达210亿美元。此举重创2016年大选投票支持川普的众多美国农业州,却也导致使用美国进口大豆作为动物饲料的中国农民和大豆油食品加工业者成本大涨。

  这可能为巴西带来意外之财。不过中国早已是巴西的最大出口市场,大豆消耗量占全球供应量的2/3。中国去年共进口9500万公吨大豆,比巴西所有出口量高出50%以上。

  美国市场研究机构大豆与玉米顾问公司(Soybean& Corn Advisor
Inc.)总裁柯杜尼尔(MichaelCordonnier)表示,「中国人可以随心所欲谈论寻找其他大豆来源」,不过这个国家进口的大豆,有80%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柯杜尼尔指出:「若想进口大豆,通常必须来自前述3国中的任一国。」

  中国主管当局7月1日调降汽车进口关税,却提高美国进口车税率;这对德国和日本豪华车品牌有利。

  对维系数以千万计工作机会的中国出口业者来说,要找到足以取代美国的市场,难度较高。

  美国去年共自中国采购4300亿美元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2.2兆美元的20%。拥有28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EU)是中国的第二大市场,出口总额3700亿美元。

  浙江义乌市一家提袋制造商的胡姓总经理表示:「我们无法承受失去美国市场的代价。」

  中国官员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导推动的「一带一路」计画,在亚、欧各地兴建港口、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以促进这些国家和中国的贸易,可能可为中国业者提供市场。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高级研究员李永表示:「中亚、东欧、非洲和南美等区域具有发展潜力,但也有发展失衡和经济不稳定的问题。」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