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華府遇上佛系北京 中美謀劃博弈新局

    【熊猫眼】本月初,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的对华演讲话音刚落,关于「中美新冷战」的说法便广泛传开,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不过,相比起舆论的「热」,中国官方的反应似乎颇为佛系:无论是记者会上的外交部发言人,或是刚刚接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的外长王毅,都只是中规中矩重申中方立场,不卑不亢,也嗅不出紧张气息。

  反观大洋彼岸的美国却是另一光景:总统特朗普循例「冲上前线」,威胁将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关税,上周四(11日)接受霍士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人「好日子过得太久了」;情报部门在比利时「引渡中国安全官员」,以求坐实中国盗窃知识产权的指控;而根据彭博通讯社报道,美国财政部官员认为中国并未操纵汇率,特朗普却就此施压,要求财政部在即将发布的半年度外汇报告中,将中国称作「汇率操纵国」。炮火隆隆,硝烟四起。

  彭斯的反华「檄文」惹怒中国。(视觉中国)

  北京维持战略定力

  回顾过去数月,中国对特朗普的认识并非一成不变。早前,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便证实:两国贸易冲突初期,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曾草拟一份大额度订单的「让步方案」,并与美方达成初步共识。协议中,北京同意以行政手段加购美国商品,缩减对美顺差,可见北京当时仍「就贸易谈贸易」。可是,随着华府要求中国放弃其产业计划,北京认知到「美国正在要自己的命根」,谈判自然不了了之。

  事实上,「中国制造2025」计划包含项目多涉高新科技,也是美国目前占优的领域。华府中人出于焦虑,要求北京停止计划,虽有些荒诞,其心态也可理解。不过,随着彭斯的强硬演讲出炉,美国想要的似乎不只是「维持美国优势」,更想重演冷战末期对待苏联,又或是如1980年代钳制日本一样「击垮中国」。如果这样的猜想成立,无论是传说中的南海台海军演,或是一次过向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额外关税,美国后手招式想必陆续有来。

"美國財長姆努欽在5月20日確認,暫擱對中國開徵額外關稅,被視為鳴金收兵之舉。(路透社)"

  美国财长姆努钦在5月20日确认,暂搁对中国开征额外关税,被视为鸣金收兵之举。(路透社)

  冲突缘于对华幻想破灭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事态发展至此,根源在于美国政界精英对华幻想的破灭。在他们的认知中,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经济成果皆源于美国的「积极配合」,如今中国仍坚持非西方的政治制度,无异于「背叛」美国的一片苦心。这样的情绪过去十多年来不断扩大,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如今特朗普只是扮演导火线的角色。

  中美矛盾已上升至结构性层面,无法单靠一两次谈判化解争端。美方计划以「全方位组合拳」对付中国,若北京仅就单一议题仓促拆招,未免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然美方执意走对抗路线,那干脆待其打出组合拳后,再全盘规划应变也不迟。

  贸易战展开数月来,美国威胁从未断绝,中国国内舆论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虽有愈来愈多的负面情绪,但借助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中共的管制能力,即使是高度反映市场信心的股市和汇市,波动亦在正常范围,并未发生土耳其、伊朗等国面临美国威胁时「股汇双杀」的惨剧。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等宏观战略持续进行,中国进一步减少对西方国家的经贸依赖,削弱贸易战影响。这些也是北京可以保持「佛系」战略定力的原因。

"一些美國人質疑「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目的。(視覺中國)"

  一些美国人质疑「一带一路」的地缘政治目的。(视觉中国)

  特朗普的焦虑与保守鹰派的执着

  根据《金融时报》上周报道,华府要求中国在G20峰会前给出一份「让步清单」,否则特朗普将不会在11月的G20会议上与习近平会面。这样的消息乍看上去有些滑稽,却也体现了特朗普政府的「非凡信心」。随着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及韩国逐一达成贸易协议,并迫使日本接受其谈判议程,「依样画葫芦」对中国施压似乎也不意外。

  与此同时,华府近来一连串动作也透露出特朗普的焦急。面对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特朗普本希望近来的「贸易成就」可扭转其低民望。不过,根据盖洛普公司的调查,其支持率仅从9月中旬的42%上升到如今的43%,尚未超过误差范围;以此趋势,共和党在众院选举中仍将面临惨败风险。此时加紧对华施压,一方面可以转移大法官任命事件带来的社会争议;另一方面也趁热打铁:即使无法令中国就范,也要制造出「中国让步」的印象,为民望加分。

  回想不久前的联大一般辩论,当时的特朗普将联合国会议厅当作竞选演说的舞台。无论是夸赞自己一年来的执政成就,或是痛斥中、俄等「修正主义国家」威胁世界和平,强调美国霸权的优越,在不少人看来都是「出口转内销」的伎俩。通过塑造「美国已做回霸主」的印象,唤起美国民众对列根时代的回忆,强化「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氛围。在这一轮「美国复兴」的热潮中,特朗普自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也将转变为中期选举中的选票。

  然而,特朗普的急功近利,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失去方向。彭斯选择哈德逊研究所这一保守主义倾向明显的智库作为政策宣誓平台,似乎预示保守派精英已将特朗普政府绑上其对华议程的战车。主张温和措施的财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也似乎被排除出中美关系的决策圈。

  美国的鹰派已把握政治上的主动权。相比起获得贸易收益,国安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与贸易代表的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更关注的都是「美国霸权」的维系。这些具备战略考量的保守派精英并不急于短期成果,也能平衡特朗普的急躁情绪。

  美国当地时间10月10日,前纽约市长、彭博通讯社创办人彭博(Michael
Bloomberg)在个人社交网站上展示一张选民登记表格,宣布将重新加入民主党。在民主党内自由派日益强盛的当下,不少分析都认为他旨在成为党内中间派核心,为2020年总统大选铺路。而在几日前,彭博新闻网刚以头版专题的大阵仗,报道「中国国安部门在SuperMicro生产主板中安装间谍芯片」,虽真伪难辨,却足见彭博现阶段的对华立场。

"美國富豪彭博

  美国富豪彭博(VCG)

  中期选举后美国对华势更强硬

  不只是彭博,对华强硬已成为美国跨党派的「政治正确」。今年5月,特朗普决定「以高额罚款,换取出口禁运」,放过中兴集团时,便有32名民主党参议员联署要求特朗普撤回决定,更批评他「不顾美国劳工及国家安全,以中国利益为先」。9月,国会两院更大比数通过《2019年国防授权法案》,其中包括加强对台军售及鼓励美军参与台湾军演等,均是北京眼中「踩红线」的条款。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民主党接近采取「逢特必反」的焦土政策,唯独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成为例外。参议院中,共和党籍的卢比奥(Marco
Rubio)、科宁(John Cornyn),与民主党中坚沃伦(Elizabeth Warren)、党鞭舒默(Chuck
Schumer),乃至资深参议员莱希(Patrick Leahy)
,在多项涉华法案上密切合作。美国政界对中国崛起的忧虑,与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战的炮火一拍即合,蔓延美国政坛。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资料图片)

  可以预见的是,在共和民主两党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无论中期选举结果为何,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都不会受太大掣肘。而由于早前特朗普及彭斯相继指控「中国干预美国选举」,中期选举中失利的一方,更可能将中国视为「替罪羔羊」,加紧围剿。另一方面,选举期过去之后,白宫在对华施压时可能会更加稳健,同北京「斗长命」。

  中美结构性矛盾并非一夕之间形成,自然也不能在短期内解决。随着美国政界逐渐形成「反华共识」,中美对峙的趋势也将持续一段时间。除了北京政府的处变不惊,中国民间也应做足准备,面对下一阶段对华态度更为强硬的美国。

Related posts